上海新闻

福建援疆工作纪实:闽水天山树心碑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196
从1999年6月到2010年4月,共10年10个月;

从第一批援疆干部22人到第四批55人,共165人;

近11年来,福建省援疆工作完成的不仅是时间的叠加、数字的累计,更是深情的凝聚、力量的汇聚。

近11年来,福建福建省委、省政府始终按照中央部署,把援疆工作作为落实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边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分内之事。

近11年来,一批又一批福建援疆干部牢记福建省委、省政府重托,根植于天山北坡的昌吉州,心手相传接力棒,在万里异乡主动融入,迸发激情,担当责任。

近11年来,福建省财政和社会各界积极援助昌吉建设,实施各类规模以上援助、援建项目340余个。

福建援疆工作成为促进新疆和昌吉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援疆干部成为维护新疆和昌吉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一支重要力量。

福建特色

位于昌吉市大西渠镇的闽昌工业园,被称为“写在戈壁滩上的奇迹”。

这个占地1万亩的工业园是第三批援疆工作队援建的重点项目,也是第四批援疆工作队持续关注的扶持项目。

2006年6月9日,闽昌工业园在戈壁滩上动工兴建,当年就引进数家闽籍和台籍企业。目前,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500万元,已有48家企业入驻,8家企业正在签订入驻手续和洽谈项目。去年,工业园完成工业总产值10.5亿元。

昌吉州是一个农业大州。作为来自全国改革开放最早地区的福建援疆干部,每一批都发挥优势,把招商引资作为援疆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为昌吉州招商引资,以项目引进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厦门“9·8”投洽会是他们一个重要的招商引资平台。目前,福建援疆干部通过“9·8”,已累计帮助签订各类合作协议127个,协议金额370.4亿元;签订合同项目150个,合同金额147.2亿元。已合同履约116个,到位资金38.24亿余元。连续9年,昌吉在“9·8”上取得的招商引资成果名列新疆各地州第一。

同时,援疆干部十分重视打造招商平台,“筑巢引凤”。闽昌工业园只是代表之一。去年8月,第四批援疆工作队援建的“福建工业园”在昌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工建设。工业园将依托良好区位优势,争取招商优惠政策,吸引福建企业特别是生产性企业向园区聚集。工作队还出资援建了“闽奇石材园”项目,建设面积4.4平方公里,已落户福建等地石材企业36家,投产22家,累计投资额8.6亿元。

近11年来,在四批援疆干部的辛勤工作下,绿洲实业公司中密度纤维板、宏宇带钢、煤基二甲醚、上好佳食品、华建陶瓷等一批项目落户昌吉,为昌吉发展注入活力。

这些招商引资项目和福建省援建的“泉州楼”、“丰泽楼”、漳州新村、福州文博中心、“八闽楼”、闽疆缘石雕园等一大批项目,凝聚浓浓福建情,具有浓郁的福建特色,更是闽昌人民友谊的象征。

“智”果累累

4月的昌吉,春寒料峭。但在一座座温室大棚里,却是春意正浓,农民们精心侍弄菌菇。这些新鲜的菌菇,正为当地农民带来不少真金白银。

发展菌草业是福建省援疆工作的重要项目之一。从第一批到第四批援疆干部,都是“咬定菌草不放松”,始终把菌草业作为技术援疆的切入点。近11年来,福建省共为昌吉培训技术人员、菇农3386人次,选派89人次到福建农林大学接受技术培训。目前。昌吉从东部的木垒县到西部的玛纳斯县,绵延500公里,县县都有蘑菇种植点,共建立站点204个,成为新疆最大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全州菌草业产值达3.05亿元,农牧民通过菌草业人均增收152元。

要“输血”更要“造血”。近11年援疆路,福建省始终把智力扶持作为工作重点,作为当地科学发展的基础,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从组织、人事到科技、教育,从农业、林业到交通、建设,从卫生、体育到公安、新闻,福建省援疆干部都参与了智力援疆工作,促进了昌吉州各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力素质的提高,结出丰硕果实。

近11年来,在福建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及对口支援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昌吉州先后选派3700多名党政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赴闽学习培训,先后有440多名县级领导干部在福建省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

福建省许多行业、系统的专家到昌吉讲学,先后实施了“5000名党政干部、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培训计划”、“3000名职业中专学生培养计划”、“1000名医疗技术人员五级联动培训计划”、“1000名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等“支医”、“支教”活动,为昌吉州培训党政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9600多人。在援疆工作队的争取下,福建省部分高校也陆续面向昌吉州招收应届高中学生,目前已累计定向招收昌吉州应届毕业生59名。

经援疆干部的牵线搭桥,荷兰甜瓜、台湾606樱桃小番茄、“良种美人”西瓜、日本网纹甜瓜、日本紫地瓜等相继在当地试种成功,以螨治螨防治技术开辟了当地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的新途径。

 天山深情

3月18日,昌吉州村镇建设村庄环境整治现场会代表参观了吉木萨尔县三台镇闽疆羊圈台子新村。4月10日,新村住宅楼二期工程开始动工。

闽疆羊圈台子新村是福建省第四批援疆工作队的援建力作。羊圈台子村位于镇中心以东两公里,居住着汉、回、蒙、哈萨克、维吾尔五个民族,共有425户1660人,有耕地9400亩。为改变村民生活环境,壮大集体经济,并适应三台镇逐步向南发展的长远规划,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把全村居民整体搬迁至羊圈台子村三台北线南侧集中居住。

从资金、选址、规划、理发展思路等,援疆工作队给予帮助。新村规划建设公园、晒台、养殖小区、卫生室、幼儿园、文化活动中心等辅助设施,设计图纸六易其稿。去年开工建设后,一期6栋住宅楼已完工。居民集中居住后,可为村里新增土地800多亩。

集中力量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新疆各族群众生活更加富裕幸福。近11年来,福建省援疆干部着力促进民族团结,急昌吉人民之所急,帮昌吉人民之所需,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从第一批的扶贫帮困活动到第二批的“心系牧区、情暖毡房”系列活动,到第三批的“闽昌情”系列活动,再到第四批的“情暖昌吉十个一工程”,福建省165名援疆干部如165个爱心使者,为困难群众捐资助学、送医送药,与少数民族群众“结亲帮扶”,增进了两地人民的友谊和感情。援疆干部争取的无偿援助资金中,直接用于慰问、帮扶昌吉州困难群众、资助困难学生、贫困家庭的资金就有500余万元,支持的物资折合人民币700余万元;共帮扶困难群众5200多人,资助54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补助4400多名贫困学生。

3批援疆干部爱心传递帮助哈萨克族妇女艾夏依一家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2004年,福建省第二批援疆干部在阜康市大黄山走访贫困户时,发现哈萨克族妇女艾夏依因髋关节坏死,已躺在床上几年,如不及时救治,就有瘫痪的危险,但她的丈夫、儿子都有残疾,女儿木巴拉克正在上中学,根本没有钱医治。援疆干部从福建省请去骨科专家免费为她做了手术,艾夏依重新站了起来。

2005年,木巴拉克考上了新疆医科大学,但因凑不够学费而忧心忡忡,已回到福建的第二批援疆干部为她筹集了2万元学费。其间,第三批援疆干部不时去看望艾夏依一家。2008年9月,正在上学的木巴拉克被检查出患了急性空洞型肺结核,第四批援疆干部共送去了1.5万元慰问金。

……

如天山雪松,如绿洲白杨,如戈壁红柳,如沙漠胡杨,福建省援疆干部在祖国的西北边疆树起了一座座心碑。

昌吉州党委书记李学军曾这样评价福建援疆干部:“援疆干部真心实意地为昌吉州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工作,真心实意地为昌吉州各族群众办好事,真心实意地为闽昌友好合作交流作出奉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