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省财政厅厅长陈小平受省政府委托,向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报告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预算草案。根据报告,去年福建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1694.42亿元,比2008年增加177.83亿元,增长11.7%。其中:福建全省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932.3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0.5%,比2008年增加98.9亿元,增长11.9%。福建全省财政支出1403.82亿元,比2008年增加266.1亿元,增长23.4%,农业、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积极财政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省财政厅新闻发言人万崇伟在解读该报告时,将2009年财政工作概括为“三个转变”和“四个倾斜”。
保增长突出“三个转变”
万崇伟表示,去年福建省财政工作通过实现“三个转变”,促进保增长工作顺利进行。
一是由“财政直接投入”向“社会多元化投入”转变。在当前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单纯依靠财政资金直接投入促进经济发展,其作用十分有限。为此,福建省转变财政主体型投入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形式、多层次的资金投入体系。
2009年,通过调整支出结构、整合专项资金、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省级财政共筹集中央扩大内需投资项目地方配套资金29.43亿元,并及时拨付中央下拨的28.49亿元新增投资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带动投资达150亿元。通过加大对“6·18”等的扶持力度,积极促进项目成果转化。通过设立省级企业资金链应急保障周转金和创业投资资金,成立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建立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银行贷款风险补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补偿及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等,着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2009年,福建全省备案的担保机构共260家,年度担保总额373亿元;金融机构新增授信500万元以下企业贷款35亿元。
二是由“单一财政资金支持”向“资金、政策、服务并举”转变。单一的财政资金支持,对企业来说仅是杯水车薪,收效不明显。2009年,福建省财政转变以往过于倚重资金扶持的做法,更加注重通过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作用、财政管理的服务作用,综合运用财政手段支持和促进经济发展。
在资金方面,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在年初预算安排2009年外贸专项资金3.29亿元,比上年增加75%的基础上,省级财政追加安排4亿元,用于外贸保规模、扩增量。在省级财政大幅度增加对企业投入的基础上,筹措2亿元,支持组建非营利、政策性省级再担保机构,进一步改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首期安排6亿元,建立省级创业投资资金,加快产业振兴和发展。
在政策方面,认真落实省政府出台的帮助企业融资、技改、扩大市场等在内的36条措施和促进外贸发展、转型升级的35项扶持政策。落实结构性减免税政策,包括增值税转型、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一、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率调整、新营业税条例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税调整等,影响福建省地方级税收约40亿元。加强政策调研,提出调高福建省传统产品出口退税率等9项建议,获国家采纳,预计每年为福建福建省企业多争取出口退税资金约12亿元,有力支持出口生产企业发展。积极发挥政府采购功能,鼓励优先采购节能、环境标志、自主创新产品。加大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力度,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约25亿元,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在服务方面,加强政策宣传,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政策解读等多种形式,提高政策知晓率和执行率。加快公文运转和资金拨付,通过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资金跟踪问效和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中央和福建省委、省政府各项政策早落实、早到位。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及时为企业答疑解惑,共同破解发展难题。
三是由“分散投入”向“集中财力办大事”转变。继续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原则,有效运作,把钱用在刀刃上。2009年,福建省财政通过统筹政府预算内外资金,筹集57.9亿元用于支持和带动社会资金投向铁路、公路、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省直部门和上下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集中财力投向福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如:统筹省级相关部门资金1亿元,用于支持软件产业发展。整合省级和地市重点流域水环境整治资金以及地方债券资金18.2亿元,用于支持“六江两溪”等重点流域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此外,省级财政还追加安排3000万元,福州、厦门各安排3000万元,由省统筹用于流域治理。统筹9000万元,用于160个镇、2780个建制村环境整治。加大结转结余资金统筹力度,对部门连续结余两年以上的项目资金,统筹用于本部门新增开支,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保民生保稳定
突出“四个倾斜”
万崇伟介绍说,去年在全力运用财政杠杆推进经济增长的同时,福建省财政也着重向民生领域倾斜。
一向“三农”倾斜。坚持把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保增长的重要举措,切实落实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统筹城乡发展。2009年,福建省财政用于农林水事务支出达到119.83亿元,增长49%,主要用于支持水库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土地整理和小流域治理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村户用沼气、造福工程搬迁和农村环境整治等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支持茶叶、渔业、笋竹、花卉、油茶等产业发展,以及闽台农业合作和发展品牌农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同时,积极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共核准福建全省76个县(市、区)债务近3万笔,金额21.59亿元,基本完成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化债任务。
二向社会事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农村医保覆盖面;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在校大学生和9.18万国有、集体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完善医疗卫生经费保障机制,推动公共卫生特别是社区卫生和农村卫生协调发展。在福建省教育支出占财政比重连续7年居全国前列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教育支持力度,重点用于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免除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涉农专业学生学杂费,实施城乡低保家庭高中学生助学金制度,新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宿舍等。积极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落实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加大对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农民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运用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等措施,稳定困难企业用工。
三向基层和困难地区倾斜。继续通过完善财政体制、健全转移支付制度、建立财政激励机制、实施专项财政政策、加强基层财政管理等措施,着力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特别是支持基层和困难地区的发展。2009年,福建省在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的基础上,出台进一步深化省管县财政改革的意见,继续加大对财力薄弱县(市)的支持力度,加强省对县(市)财政工作的指导。通过进一步完善“六挂六奖”补助办法,逐步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县(市)财政的保障能力和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加对困难县(市)财政补助,省级财政共下达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76.61亿元,确保中央和福建省委省政府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四向困难群体倾斜。落实有关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的各项政策,建立低保标准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增长机制,确保城乡低保人员的基本生活;落实重点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提高参战退役人员生活补助费标准;支持各地做好优抚安置工作,确保各类优抚安置对象生活医疗待遇落实;支持开展防灾抗灾工作,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支持实施政策性农房保险,帮助福建全省670.54万户农村住户统一参保。同时,积极支持残疾人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万崇伟认为,2010年,经济形势和企业经营状况将进一步好转,但经济回升的内在动力仍然不足,经济结构性矛盾还很突出,新的减收增支因素还将出台,预计2010年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仍将十分突出。为此,2010年,福建省财政将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财政支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作用,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切实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深化财税改革,切实增强财政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更加注重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绩效。在“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