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福建:科技“双百”促“双增” “低碳农业”初长成

来自:新华网福建频道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44

福建省农科院今年派出百名高级科技人员,深入福建全省百家农业企业和基层农村,通过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示范,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也实现了农业生产中的资源循环利用和降污减排,初步形成了“低碳农业”的轮廓。

果蔬产业是福建农村尤其是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但长期以来过量、不当地施用化肥和农药,不仅导致福建山区蔬菜产品的品质难有提升,而且加重了土壤和水源污染。今年年初,福建省农科院下派科技员,以南平市东峰镇坤口村为核心基地,启动“闽北蔬菜产业提升工程关键技术示范与推广”科技集成项目,一举解决了当地蔬菜种植业发展瓶颈。

坤口村当地的东坤源果蔬合作社种植蔬菜面积达2300多亩,过去这里蔬菜每亩单施化肥一项一年就超过了200公斤,化肥成本达600—700元,占了每亩蔬菜总成本的一半。“根据当地土质状况,我们指导农民大幅度减施磷肥,或以价格便宜的有机肥替代,把农药用量也减下来,改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一番科学调整后,农民在每亩菜地上可节约成本150元。”科技员薛珠政告诉记者,“化肥、农药都是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菜地减施化肥和农药,就等于是在节能减排。近一年来,坤口村蔬菜亩产提高了10%—20%,每公斤蔬菜批发价也比过去高了0.2—0.3元,菜农增收明显。”

成功实践“猪-沼-果”生态循环模式的南平市茫荡镇砍下果场现是福建省“低碳农业”的示范园。果场负责人王在河介绍说,在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下,果场养殖生猪4000头,建沼气池600立方米,猪粪、沼渣成为果场内连片种植250亩柑橘的天然有机肥,沼气稳定供应给附近80多家农户使用。

“‘猪-沼-果’生态循环模式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农业产业模式,不仅让养猪效益和果场亩产值均提升了10%左右,还解决了养殖业废弃物污染和果园有机肥源问题,达到了以园养园、保护生态、提高果品质量目的,有利于果场向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王在河说。

“在南平、福州等闽北片区,福建省农科院与地方各级政府协作,今年新推广了20多个农业高新科技集成项目,为地方‘低碳农业’的生长发育做出了贡献。”福建省农科院副院长翁伯琦告诉记者,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今年初,福建省农科院将福建全省划分为四个片区,实施百名高级科技员深入服务百家龙业企业和基层农村的“双百”行动,以解决各片区各企业农业生产中的实际技术问题与构建产业技术支撑体系为切入点,主要扶持发展优质、高效、低能耗、低污染为内涵的“低碳农业”。

翁伯琦认为,现代生态农业是“低碳农业”的基础,目前,我国大多数地方仅仅具备了现代生态农业的雏形,距离“低碳农业”的发展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低碳农业”的发展不能玩概念,而是重在科技的持续扶持及加大各种资源要素投入,以点带面,最终形成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提升的可持续的“三农”发展模式。(记者来建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