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对2000多家外贸企业运用电子商务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85%的被调查企业表示愿意将资金投入到有效的电子商务应用中;企业虽然基本都具有接入互联网的能力,但用于业务应用的只占47.2%,只有30%的企业从中收益较好。
具有较强的发展意愿
最近,宁德市外经贸局组织3家外贸企业,参加省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开展的网络营销服务外包试点,将企业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电子商务策划和在网上开展商品营销等一系列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工作交由外包方打点。
说起这项工作的初衷,该市外经贸局副局长叶开林说,近年来,多数外贸企业尝试开展电子商务,但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关键是不知道如何运作。组织企业参加服务外包,希望能提高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能力。如果试点效果好,将组织更多的企业开展这项业务。
“福建省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发展,这几年几乎每年都至少出台一个相关的红头文件,是全国唯一在‘十五’期间出台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的省份。”省电子商务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陈曙光告诉记者,福建省在电子商务领域推出了一系列先行先试之举。
2008年5月,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开通区域国际电子商务平台,省财政对加入平台的企业给予扶持。短短一年多时间,平台的会员已达11000多家,占福建省有实际出口企业总数的90%以上,逐渐形成了网络化生产经营与消费方式。截至去年底,福建全省共有B2B网站209个,总交易额共计178亿元;有B2C网站349个,总交易额共计48.6亿元;有C2C网站605个,总交易额共计22.80亿元。
在近日举行的海峡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基地研讨会上,专家纷纷表示,广大企业已充分认识到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性,也愿意投入,但真正知道如何开展电子商务的却非常少。
人才和技术是瓶颈
运用电子商务收获不如预期,关键是不知道如何运作。
调查显示,80%的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还处于“鼠标+水泥”阶段(“鼠标”指利用了互联网,“水泥”指传统制造业的实体资源),认为在互联网上发布自己产品的信息就是电子商务了;在实施电子商务的企业中,大多数企业的投入主要在硬件、基础设施、网络接入方面,真正的日常业务维护及业务咨询费用并不多;运用电子商务的方式,90%的被调查企业完全依靠加入第三方平台,大多数是发布产品信息和联系电话后就坐等询盘,有的企业甚至没有安排专人跟踪信息。
“驾驭”电子商务绝非这么简单。
“电子商务,重点在商务,是运用电子手段的营销。”省软件行业协会国际合作分会秘书长王林辉说。传统外贸企业刚开始运用电子商务,往往会遇到一个问题,即如何处理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必须从海量的客户资源中甄别有效客户,学会从中寻找有效询盘以及如何让自己的网店或网站在信息检索系统中排列靠前,以获得采购商的重视。此外,今后可能采取网上支付、网上组织货源等方式,又将遇到如何选择支付方式,如何保证收结汇安全,如何保证供货质量和时效等问题,这些都要求对传统的贸易方式和流程进行改造。
省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主任周锋解释,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首先要进行电子商务策划,是自己开设网站,还是选择第三方平台,选择哪个平台,电子商务数据如何与企业内部流程对接。网店、网站开设后,如何进行网络营销和组建专业的团队也相当重要。
陈曙光认为,从福建省电子商务的实践来看,90%的企业由于缺乏人才支撑,电子商务项目的实施往往得不到有效运营与管理,最后使很多项目半途而废;即使项目建设起来,系统运营与管理却总是缺少人才而得不到完善,发挥不了应有的效益。
积极构建公共服务体系
省外经贸厅科技信息处处长林谋平认为,问题的解决,要分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两种情况。
信息化程度已经较高的大型企业要提高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把客户状况、供应商管理、人力管理等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与电子商务平台有机整合,建立专门的电子商务团队,提升电子商务水平。
广大中小企业要建立具有福建省特色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省外经贸厅将依托已开通的福建国际电子商务平台,加大企业电子商务人才的培训力度;针对福建省的产业情况,在平台上增设行业和国别贸易情报,为企业推出采购商信息初选、贸易撮合等服务,提高企业网上接单的能力。
省外经贸厅下属的省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正筹备建设海峡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基地,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人才培训、咨询策划、规划建设等,力争到明年底为2000家企业提供专业培训,为100家企业提供电子商务咨询和运用外包;到2012年底,至少为6000家企业提供专业培训,为1000家企业提供咨询和外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