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似锦,海西欢歌,八闽艺苑,再写新章。6日晚,为期一个月的第四届福建艺术节在福州圆满闭幕。
这是艺术的盛宴。这个福建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艺术盛会,一个月来,十大类、百大项活动集中了国内高水平的演出,全面展示了福建文化大省的风采。
这是人民的节日。一个月来,福建人民群众真正过上了艺术“大节”——种类丰富的展览,全都免费;青歌赛,人人都能报名;社区艺术节,是老百姓的节目;平时电视上才能看到精彩演出,演到了家门口;
这是一次凸显海西特色的艺术节。两岸合演的歌仔戏《蝴蝶之恋》,两岸的唱腔在一台戏中实现完美融合;《金锁记》等3台台湾戏剧亮相厦门中国戏剧节;两岸学子合作的话剧、台湾导演执导儿童剧让观众和行家纷纷叫好……
艺术盛宴 倾倒八闽
率先开幕的是福建全省第24届戏剧会演,这是近年来福建戏剧最高水平的展示,各个剧种纷纷亮相,梅花奖演员争芳斗艳。
闽剧《别妻书》中辛亥义士的侠骨柔情、歌仔戏《蝴蝶之恋》中那一水之隔的刻骨相思,此外《乔女》、《红裙记》等,可谓台台用心,幕幕动人,让观众感受到福建戏剧的繁荣的同时也感受到福建戏剧的进步。“经过近10年的相对平静,福建戏剧重燃活力。”福建省艺术研究院院长王评章说。
紧接着,两岸四地精品演出也拉开序幕,中国东方歌舞团、中央歌剧院、香港管弦乐团、澳门青年舞团等演艺团体纷纷抵闽献艺。
11月10日夜,南安蓉中村灯火辉煌,来自中国东方歌舞团的高水平演出让村民们享受了一次“元首”待遇。
好戏还在后头。11月20日,建院60周年的福建京剧院用一场折子戏专场演出回报多年来关心和支持他们的票友戏迷。21日,燕守平京胡音乐独奏会在福建大剧院上演,这是“京胡圣手”从艺50多年为数不多的独奏会,“福建的观众很懂戏,演出很愉快。”演出成功后,燕守平先生激动地说。
紧接着,来自京津沪的国家重点京剧院团纷纷抵闽开演,迟小秋、孟广禄、于魁智、李胜素、王平等名家先后登台献演,让福建观众过足戏瘾。票友贾雁琳说:“这可是超豪华的阵容,这么多名角会聚福建,真是享受。”
中国第十一届戏剧节在厦门开幕,28台戏剧场场都是精品。
高水平的艺术盛宴来自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筹安排。为办好第四届福建艺术节,福建省领导多次召开会议专题部署,艺术节京剧展演活动还得到了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的关心。
“福建已经近十年没有办艺术节了。”省文化厅厅长宋闽旺说,“领导重视,谋划精心,准备充分,才有了这一场高水平的艺术盛宴。”
闽台交流 走向共赢
艺术节开幕伊始,在福州国际会展中心,一幅幅从台湾跨海而来的精美图片就引得不少市民驻足观看。 “魅丽海西”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汇聚了200幅获两岸摄影比赛奖的作品,其中台湾摄影家的参展作品近百件。
“这是两岸摄影界达成互访协议后的首次合作展出,意义重大。”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张宇透露,以此为契机,福建摄影家协会将于明年组团赴台采风。
而12月2日起,两岸书画合作再掀高潮——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展也在福建大剧院开展,台湾著名书画家王聪贤、李超哉等的作品现身画展,连战、王金平、宋楚瑜等为画展题词。
省歌舞剧院、福建大剧院院长张树平表示,艺术节期间,两岸艺术交流可谓高潮迭起。“纵观近年的趋势,可以说目前两岸艺术界已从互访逐渐走向相互借鉴、合作共赢。文化部近日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海西文化建设的措施更体现了这点。”
在艺术节开幕式上,两位台湾歌仔戏演员联袂献唱,11月9日,由两岸歌仔戏业界人士共同创作、演出的《蝴蝶之恋》在福州专场上演;台湾汉唐乐府古典乐舞团带来美轮美奂古典南音乐舞《艳歌行》,于11月23日亮相榕城;11月27日,台湾国光京剧团带着《金锁记》在厦门、福州连演三场。
而在厦门举行的中国戏剧节也吸引了台湾戏剧作品首次“登陆”。除《金锁记》外,台湾戏曲学院京剧团的昆曲《李香君》、台北艺术大学的话剧《呐喊窦娥》等节目同样获得不少好评。
“过去更多的是台湾同行来看我们的演出,这次这么多台湾剧团来展示台湾戏剧成就,还是第一次。”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季国平说,“这标志着两岸戏剧界相互借鉴和学习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和更高的层次。”
文化大餐 百姓节日
为了让广大群众充分参与,艺术节组委会采取了低票价等一系列措施,让更多的群众走进了剧场,走进音乐厅,走近艺术。
11月24日晚,《未来组合2008》的全国巡演登临福建艺术节,最低票价20元。连续两晚,四川人艺献演的该剧在福建大剧院都吸引了上千观众购票观看,其中不乏年轻人。而这出讲述“80后”面对大地震时的无畏力量与乐观精神的励志音乐剧也引起了他们的共鸣。
“很感人,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永远向前。”来自福大的“80后”张愉与5位同学相约看完此剧后说,平时很少接触音乐剧,也没来过这样的“高端”场馆,“艺术节期间的演出,票价都不高,感觉特别好。”
而据主办方统计,仅第24届戏剧会演,观看演出的群众就超过3万人次,凤凰剧场、芳华剧场、省大剧院等场馆多次出现爆满场景。
与此同时,艺术节期间各种展览的免费开放也让福建人民以各种形式享尽身边的艺术大餐。
触觉艺术在中国还处在先锋和新潮阶段,一场免费向市民开放的名为《触·觉》的法国卢浮宫品摸雕塑艺术特展便让榕城不少盲人朋友和普通民众赶了个“时髦”。据省博物院统计,在展览期间,该院参观人数达18791人。
在福州的三坊七巷,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开展一个月来,各种非物质文化精品和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已吸引市民、游客4万多人,最高的一天超过4000人。
观者踊跃,八闽各地的群众还以各种形式参与到艺术节。
福建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从6月初就开始选拔,1600多名歌手通过不同方式报名参赛。这是福建省历年来规模最大、涵盖面最广的声乐比赛。在决赛中,还首次出现了群众评委。
在第三届社区文化艺术节上,两场专场演出所精选的21个节目大多是各地社区的百姓参演,没有明星大腕,照样吸引了众多观众。
艺术点亮人们的心灵,文化支撑海西的发展。福建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强省建设,把举办第四届福建艺术节作为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而艺术节的成功举办,更将成为拓展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名品牌。(陈文波 林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