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纵横海西勇先行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85

  2009年11月30日,福建省首个以BOT形式融资的高速公路项目——莆(田)秀(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至此,海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提前一年突破2000公里,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这是海西高速公路建设的里程碑。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从0至2000,纵横海西的条条长龙,见证了福建高速公路从梦想变成现实,并不断壮大、蓬勃发展的历程。

突破2000公里,这是福建交通人日夜兼程、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用精、气、神书写在巍巍闽山滔滔闽水间的不朽丰碑。

跨越2000公里,这更是激励福建续写海西交通发展宏图的雄壮进行曲。

  通车2000公里:

  纵横山海拓展“通途”

福建发展,交通先行。

闽山苍苍,千山万壑绵延着长期以来福建的出行难题。一部福建交通发展史,就是不断突破地形阻隔,寻求更顺畅、便捷与外界沟通联系的历史。

“闽道更比蜀道难。”

谋求破解“通”的难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是福建历届主政者议政的重大课题。

高速公路的建设,这一在上世纪70年代未80年代初还鲜为国人提及的新事物,就摆上了福建福建省委省政府破解“通”的难题的议事日程。但是“醒得早”的福建高速公路建设设想,却由于发展观念上的分歧,资金缺口等因素,被搁浅了十年。

十年耽搁、十年落后。随着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通车,全国开始了大规模兴建高速公路,而福建省却出现“断档”,与全国沿海大通道的接轨受阻,严重地制约了福建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改革开放呼唤大流通,大流通急需大交通。

在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的催发下,1992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建设高速公路,1994年正式开建“八闽第一路”——泉州至厦门高速公路,拉开了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的序幕。

1997年12月,泉厦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从此,福建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从疏到密。

2003年6月,福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福建省沿海大通道“第一纵”形成。

2004年11月底,三福、漳龙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福建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提前实现省会福州至各设区市“四小时交通经济圈”,并与周边省份广东、浙江、江西全面对接,实现了从量到质的飞跃。

但是,往往是一个大通道刚刚建成,快速发展的经济又超过了它的承受能力!

忽如一夜春风来。

2004年初春,福建福建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审时度势,果断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福建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迎来发展的春天。

“一通百通海西八方纵横”

“一通百通海西先行”

“海西先行,首先在通。福建的优势在于通……;海西发展在于通……;新时期海西功能的发挥也在于通……”

福建省领导的深刻诠释,再一次激起福建交通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海西交通建设驶入了历史快车道。

一年平均开工、竣工两条以上。

一条条现代化高速公路大动脉布棋落子在海西大地上。

一条条现代化高速公路大动脉快马加鞭地在海西大地上延伸。

2007年12月,福建省第二条通往内陆的高速公路大通道龙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福建提前一年建成“一纵两横”高速公路主骨架网。

2009年12月,通车里程从“十一五”之初的1200公里迅速地增加到今日的2000公里。

从零的突破起,伴随福建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提速,到今天建成2000公里,交通对福建发展的“瓶颈”制约正一步一步向基本适应、适度“超前”挺进。

山欢呼水欢笑,长龙拓出海西新通途。随着“一纵两横”高速公路主骨架的建成,八闽时空由此大大缩短。在省内,从闽浙分水关到闽粤分水关800公里,以前行车要20多小时,如今仅需六七个小时;从三明到福州以前行车要六七个小时,如今仅需3小时;从龙岩至福州以前要日出到日落,如今只需到晌午。在对外交通方面,福建也走出横亘其间的一座座大山,从福州到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城市的行车时间也大大缩短。

速度拉近距离,速度拉动经济。

时空的缩短,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推动力。特别是“一纵两横”高速公路主通道的建成,打破了横亘西部的一座座大山的阻隔,撕破通往广大的内陆腹地的广阔缺口,北接长三角、南联珠三角,海峡西岸从此摆脱了孤独的地理单元,形成了以福州、厦门两个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的沿海港口快速集疏运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港口辐射能力,实现以福州和厦门 2 个国家主要港口为中心的半日辐射圈涵盖整个海峡西岸经济区,1日辐射圈涵盖江西、浙江西南部、广东东北部、湖南南部等地。

如今,一条条高速公路带来的“虹吸效应”,已经极大地服务福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也使昔日被称为“山区腹地”的闽北、闽西、闽西北,正在变成“两个先行区”建设的前锋,以及中西部内陆省份的前沿。

  在建2000公里:

  书写海西“先行”新篇

一通百通,海西先行。

“通”是前提,是基础,更是目标。

为此,福建省三年内两次对高速公路网进行了修订,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从原来的“一纵两横”、“三纵四横”,到2020年为“三纵八横三环三十三联”,规模总里程达6100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里程2835公里,省网高速公路里程3265公里。

“先”是胆识,是智慧,更是责任。

为此,省交通运输厅去年底对交通发展目标再明确、建设再提速,以“十年任务五年完成” 的豪迈气概,提出本届政府任期内福建交通建设再投资2500亿元,其中,高速公路从2009年起,力争每年开工10个以上项目、500公里以上,2010年起年均建成500公里以上;2012年通车里程突破3000公里,建成“两纵四横”主骨架;2015年通车里程突破5000公里,提前5年基本建成海西高速公路网。

好风凭借力又是奋起时。

去年底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采取一系列举措扩大内需保增长;

今年5月,海西战略正式晋级国家决策,海西建设有了更高站位、更新起点;

今年7月,交通运输部与福建省政府签订会谈纪要,全力支持福建交通建设。

这是机遇,更是挑战。

福建交通人充分利用好的形势、态势、趋势、气势,书写着海西“先行”新篇章。

今年以来,福州南连接线、莆永龙岩段、福永、蛟城、松建、厦成(漳州段)、莆永莆田段……开工的礼炮接连不断地响彻八闽大地。

大踏步前进。今年一年开工项目将达到11个约600多公里,总投资力争完成320亿元,在建的总里程超过了2000公里。这样的气势,福建未曾有过,在全国也是领先!

为了提供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的支撑,福建交通人以更宽视野、更大气魄、更大手笔,谋划高速公路建设紧密对接海西发展新举措,迈开了海西“大通道”新一轮的抢抓机遇,谋求新作为的步伐。

加快前期工作,确保有效对接。

全面启动海西高速公路网规划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还未开展预、工可工作的2000公里年内全部完成,2010年完成初步设计工作,2012年底前力争大部分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审批进度,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审查环节,能合并的合并,能下放的下放。除高网项目外,其他项目“预可”和“工可”可合并批复;“预可”由省高指会商设区市后按规定直接委托;推行“工可”和勘察设计一并公开招标,特殊应急、技术复杂工程按有关规定采取邀请招标或直接委托方式进行。

创新建设管理方式,保证又好又快建设。

为了又好又快地完成宏伟目标,省交通运输厅、省高指系统地提炼、总结出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等六个方面标准化施工和管理指南,引入了管理最新理念及施工新技术,抓“工地建设标准化”,抓混凝土集中拌和、梁片集中预制、钢筋集中加工等“三个集中”,实行“预制梁片模板、隧道二衬台车准入” 等“两项准入”,杜绝小拌和站、小预制场、小钢筋棚、破旧模板在高速公路建设工地上出现,从源头上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质量……全面推行标准化施工、规范化管理,从根本上提升施工技术及管理水平,确保高速公路建设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等多重目标同步实现。

……

正是由于对“通”的高度共识,对“先”的深刻领会,一个个改革发展的好思路,一个个破解难题的好办法,不断地推出。

当前,福建交通人正按照“提升思路求作为、精心谋划求作为、突破重点求作为、艰苦奋斗求作为”的要求,找准着力点和突破点,正破解着“前期工作能快则快”、“钱从哪里来”等一系列难题,进一步增强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自加压力,迎难以上,勇往直前。

其实,一直以来,福建交通人克服各种困难,一路探索、一路前行,书写了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辉煌篇章——

针对多山给工程建设带来的布线难度大、投资多、质量控制难、对环境影响大等特点,福建高速公路建设因地制宜、更新理念、依靠科学技术和科学方式,积累了丰富的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设计和施工经验;

针对初期高速公路建设中管理、筹资压力大,工程推进缓慢的问题,福建创新体制并逐步形成“省市共建、建设以市为主、运营福建全省统一”的高速公路建设运营管理体制,既调动地市建设高速公路的积极性,又实现了高速公路建设与运营管理的有机衔接,提高了运营效益;

针对困扰高速公路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福建创新筹融资渠道,既通过发行债券方式向市场要资金,又商业贷款向银行要资金,也通过对资金统一集中调度向管理要资金,还通过推进“施工、设计”总承包方式向社会要资金,从而较好地缓解了资金压力……

戮力同心,众志成城!山门为之洞开,河川为其铺架,条条大道成坦途。“通”和“先”的实践切切实实地检阅了福建交通先行的智慧、胆识和气魄。

肩负重担,福建交通人激情洋溢:交通先行,高速要勇当先锋,要以高速公路的先行推动海西交通的先行。

  再建2000公里:

  续写高速先行“进行曲”

交通先行,高速先行。

如今,福建交通人正按照福建省领导提出的“持续好传统,持续好的发展态势”“加快前期、加快报批、加快建设”的要求,着手剩余项目2000公里的“储备”工作,力争2012年底前全部开工建设。

落子布棋。年终岁未,新的一年工作目标正在拟定:2010年,计划续建25个项目2000公里,建成通车永武项目永安至上杭段、武邵、福州机场路二期工程、福州绕城路西北段的西岭互通——洋门及连接线以及泉厦扩建工程项目等5个项目(路段)391公里,新增通车里程309公里;新开工莆田至永定泉州段、京台线建瓯至福州、泉州环线南安张坑至石井、沈海复线仙游至南安金淘、沈海复线漳州天宝至诏安(天宝至平和段)、宁德蕉城至连江浦口等6个项目;同时力争新开工福州绕城路东南段、泉州环城三期、漳州南联络线等一批项目(路段)。力争完成海西网规划项目的初步设计工作。

建成一批、续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

海西,高速公路建设的一幅幅蓝图正在迅速变成现实。

待到海西高速公路网完成之时,人们看到的将是这样一幅壮丽的图画:实现县县通高速,使福建省国土高速公路密度达5公里/百平方公里,位于沿海省份前列,人均高速公路密度为1.7公里/万人,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综合高速公路密度超过发达国家和沿海省份水平;将覆盖3200万人口,直接服务范围地区超过90%,覆盖地区GDP占到海西区总量的95%以上,基本能覆盖福建全省县域,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将逐步实现福建全省所有县(市、区)15分钟内直通高速公路,省内各设区市3小时内到达省会城市,各设区市间4小时左右到达,福建全省有17个高速公路陆路出口通往相邻省份。

大道通衢连四海,一通百通展新姿。

如是,海西“三纵八横”高速公路大通道,将与“三纵六横”高速铁大动脉,以及国省道主干线等交通综合体系一起,为形成海西“延伸两翼、对接两洲、拓展一线”、“纵深推进、连片发展”的基本格局提供强大的支撑和保障。

如是,“闽道更比蜀难”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海西发展的腹地将无限地延伸,海西将拥有更为广阔和自由的挥洒空间。(高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