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日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软件产业发展的意见》,之前还出台《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这两份文件,对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将产生何种影响?调整和振兴的着力点何在?提速发展的助动力何在?近日,记者走访了主管部门领导、业内专家、企业家,聆听了他们的解读。
产业结构亟待调整优化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目前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硬重软轻”的不协调格局亟须改变,省政府出台加快软件业发展的意见,将为产业提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方案》提出,要确保主导产业稳定增长,实现计算机、视听产品和移动通信等骨干产业平稳发展。省信息化局局长卢增荣等人认为:这个方向应该坚持,优势产业应该继续做大做强,如整机装配等,不然起不到带动作用。同时,软件业发展应加大力度,因为它的“附加值更高,抵御风险能力更强。”
卢增荣说:“当前电子信息产业首要任务是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因为目前的产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从发展历程来看,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长期侧重制造业,且以加工贸易为主,在规模和量上渐渐做大产业,如戴尔、冠捷等企业的产能一直居于同行业前列。这是产业发展之初的必然选择。然而,从价值链上来看,却是处于低端。
以2008年福建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完成销售总收入3100亿元为例,其中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2150亿元,仍占绝大部分,软件及系统集成业只有300多亿元,分量远远不够。
经济学有一个理论,U型“微笑曲线”的中间是制造,左边是研发,右边是品牌和营销。在整个产业链中,产品的高附加值更多地体现在两端,即研发和品牌营销。处于中间的制造,其附加值最低。卢增荣说,“目前IT业的利润已经很低了。从一定程度上说,侧重于加工、装备,拉动效应不是很大,也更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
“再不进行调整和优化,就掌握不了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就会很被动。”原省电子工业厅厅长刘兆才说。
强化科技创新提升竞争力
由于福建省当前信息产品制造业掌握的产业核心技术不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直到今年9月,其产值才遏止下跌势头,实现可比正增长。
与结构性矛盾对应的是,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整体创新能力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的比例较低,导致核心竞争力不够强。
相形之下,福建省软件业由于自主创新的支撑,则一直保持强劲增长势头,1-9月实现软件及系统集成销售收入2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瑞芯、新大陆、星网锐捷等龙头企业始终居于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一些企业更是实现了倍增发展,如三元达公司抓住国家推动3G发展的机遇,1-9月实现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5倍。
星网锐捷主导产品网络交换机,在技术性能上已能媲美国际同类产品,且价格更低,从而稳居同类产品的民族品牌市场占有率第一位。董事长黄奕豪认为,电子信息产业有很多制高点,产业要上水平,必须抢占这些制高点,这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有了这个做基础,再和市场紧密结合,才会获得更大发展。”
《方案》等提出,“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实现新型显示器件、软件、集成电路等核心产业关键技术的突破,争取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具体包括,抓住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互联网深化应用和3G发展等有利时机,提高软件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等。
除了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升级,福建省还将着力发展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服务外包、包括动漫游戏等在内的创意产业等,培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如厦门光电显示产业集群在2007年入选国家50个产业集群试点,是福建省唯一入选的产业集群试点,也是全国唯一的光电显示产业集群试点。下一步,我们将从政策支持、推广应用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做强做大产业。”卢增荣说。
闽台合作上升为产业链对接
谈及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发展的助推力,受访者不约而同提出,要抓住国务院出台支持海西建设《意见》的良好机遇,进一步发挥独具特色的“五缘”优势,深化闽台产业交流与合作,助推产业水平升级。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福建省抓住机遇,承接了第一波台资产业转移,吸引了冠捷、中华映管等上千家台资企业落户。90年代末期,由于种种原因,在承接第二波台资产业转移中,一些带动力强的台资大项目、大企业布局长三角、珠三角,福建省在一定程度上错失了提升水平、提速发展的机遇,导致产业整体实力弱于长三角、珠三角。
近年来,特别是海西战略实施以来,福建省紧抓机遇,创新平台,加大承接台资产业转移的力度。厦门火炬高新区光电产业通过引进台湾第一大、全球第三大液晶显示器生产企业友达,以及另一光电巨头东元集团落户,带动了100多家企业入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链转移”态势。2008年,厦门火炬高新区光电产业实现产值达328.9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0.81%,预计厦门光电产业集群5年内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
《方案》和《意见》提出,要加强闽台产业交流合作,积极吸引台湾龙头企业和产业链中上游企业来闽投资,构建台湾产业专业园区和生活社区,大力引进台湾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等。
据省信息化局副局长曹建平介绍,目前闽台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的对接,已经从过去的单个企业对接,提升为产业链对接、行业协会、专业园区对接,大大提高了对接的实效。下一步,福建省将加强闽台产业对接,着力推动平板显示、光电、服务外包等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个电子信息产业水平提升、发展提速。(段金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