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在福州举行的第三届海西科技论坛暨海峡两岸中草药产业对接洽谈会,让200多名海峡两岸专家学者、企业家相聚一堂,共同探讨两岸中草药产业未来发展的机遇与前景,以及两岸中草药产业合作事宜。
打造两岸中药材创业园
海峡两岸中药材(GAP)创业园项目的签约,意味着台湾昊盛兴业股份有限公司、澳门海峡科技促进协会与福建济之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代表两岸三地共同推进两岸中草药产业的对接合作。
创业园将着重引导拥有关键中药技术的台湾高素质农民、农民组织和中药企业到福建省创业发展,着力发展两岸道地药材栽培,提高道地药材生产规模和加工技术水平,引进台湾农业产销一体化经营管理经验,在为台湾农民提供创业平台的同时,带动提升福建省的中药科技生产水平,使创业园成为海西对台中药合作的主园区和发展高优农业的样板,辐射带动福建省中药产业的转型升级。
据悉,创业园规划总面积10万亩,在莆田涵江以大洋、游洋、新县、庄边、白沙为核心,项目建设突出构筑“五个平台”:台湾农民创业的平台、在台湾设立农业科技引进消化及交流平台、中药科技交流培训平台、海西中药合作创新平台、中药养生及休闲文化交流平台。
两岸中草药产业密不可分
长期以来,中医药就在海峡两岸交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两岸医药行业尤其是中医药领域的合作前景看好,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顺利推进,更是使两岸中医药合作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2006年,福建省成立中药产业技术基地及实验室,围绕天然植物药的中草药提取展开工作;为使两岸药物检验标准统一,福建省投资2000万美元建立两岸互相认可的中药检验中心。
去年年底,就构建两岸产业合作机制,台湾推动了一项“两岸搭桥专案”,并选择中草药论坛为“搭桥专案”揭开序幕,希望就药材供应、市场开拓、科研技术、法规、试验等与内地进行深入而广泛的交流。
“台湾的中药原料90%来自大陆,所以从产业链的角度,两岸的中医药完全没有分离的可能性。” 台湾生技与医药研究所副所长李连滋说,“根据研究机构的数据统计,2008年全球中草药市场产值高达600亿美元,较2007年增长70%,2009年的市场成长也令人期待。”台湾经济部门预测,若促成两岸中草药产业合作,台湾中药制剂产值可望从2007年的55亿元新台币,增至2010年-2012年间的150亿元。台湾首批拟开放祖国大陆资金的产业中,制造业部分就包括中草药。
“我们刚刚从莆田大洋乡的中药GAP基地考察回来。福建的气候环境与台湾相近,在引种台湾优良品种方面具有优势。台湾在中药产业上对大陆的依存度较高,建设‘海峡两岸中药材创业园’,能够促进两岸中药产业的共同发展。”台湾昊盛兴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于先生谈到。
取长补短形成合力
业内人士认为,海峡两岸中草药产业有极强的互补性。台湾在科学中药制造方面具优势,而大陆蕴藏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产业基础,取长补短可在国际中草药市场上形成合力。
“外商对中药材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检测把关很严。海外市场上,我经常会看到内地的产品,质量不差,但价格却差了一大截。卖不上好价格,很可惜。”台中客商魏先生说道,“祖国大陆十分重视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的检测、中医理论的发展和现代分析技术的应用,台湾则更加重视安全性指标的控制,对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量控制甚为严格。台湾在中药现代化方面做得比较好,在标准控制和国际营销上颇具特色,两岸中药产业合作的重点应该放在这里。”
“福建近几年引进了不少好的品种,在栽培、嫁接等种植技术上也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农民却不愿意种植,推广困难,主要原因是缺乏典型示范效应。通过海峡两岸中药材创业园,使创业园成为海西对台中药合作的主园区和发展高优农业的样板,不仅可以提高中药产业效益,增加当地农民收入,而且可以带动福建全省中药的转型升级,从而建立起以福建为主体的海西中草药产业基地。”省科技厅、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林智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