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困难时期和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机遇面前,厦门检验检疫局以“保增长、保企业、保活力”为目标,锁定四项重点,全力打造口岸通关与投资的“暖环境”。
一、锁定重点抓企业减负。今年来以辖区内列入福建省百家重点企业名单的戴尔、友达等60家企业为重点,通过推广优惠政策、调低木包装处理费和新调整法检目录商品免收检验检疫费等出台减负措施,预计年内可减少出口成本23471万元。其中,实施检验检疫集中查验、集中审单、手机短信申报等便捷通关模式,可使约30万批货物获益876万元;对每个货柜木质包装检疫费下调50至100元,可为企业节省成本380万元;对新纳入及新调出法检目录的货物免收费可节省2215万元;落实普惠制以及区域性优惠原产地制度,为企业获进口国关税减免2亿多元。
二、锁定创新抓通关提速。厦门口岸通关现场全部实行“5+2”工作制,出入境船舶实行24小时×7天候检制度,冠捷电子、佳通轮胎等54家福建省内企业准予实施跨检区检验检疫直通放行,年内可缩短通关时间3万多小时。对所有货物实行集中审单管理模式,24小时全天候受理报检,实现对诚信企业快速验放,较传统模式提速1/3。与5个直属检验检疫局、6个市县政府和30多家企业新签订涉及海铁联运、保增长扩出口等40余项内容的合作文本,其中为鹰潭的江西铜业公司拆解铜废料、铜精矿从厦门进口建立“属地报关、口岸初检、异地拆封、园区清关”的通检新模式,年内进口的100多万个货柜原料在厦上岸后可直接运抵鹰潭报检。
三、锁定对台抓先行先试。以台湾省水族协会与厦门检验检疫协会为操作主体,按“养殖场认证+养殖过程监管+养殖期间动物疫病及有毒有害物质监测+进境后流向监管与取样隔离检疫相结合”方式,将检疫工作前移到台湾境内,进口到岸抽样后即可以第一时间分散到内地养殖场孵化,为每年12亿元货值的台湾甲鱼进入大陆市场开辟了新空间。针对台资企业明达公司进口回收维修项目提出“预报检”监管方案,首开全国回收物品入境先例,所涉及进口游戏用品1236吨变废为宝、修复率达52%,创造直接利润1000万元。对友达光电、钢宇健身器材等30多家重点台资企业尝试“打包”享受便捷通关,实施项目入驻、在建、投产时设备进口需求全过程跟踪服务,惠及1000多批18.5亿美元14.7万多台(套)的进口设备。
四、锁定安全抓风险评估。在已监测到的质量安全风险和获取的违法违规线索中,引入风险分类管理,做到了早预警、早研判、早处置。减少了低风险项目抽检频率,提高检测针对性,加快了通关速度。今年新成立的11人组成的食品农产品风险评估顾问团、73人组成的专家小组,先后发布200多条国内外食品法律法规、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本地农兽药监控等预警信息,编辑了65期风险信息动态,加快了5个出口农产品质量管理示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