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商投资普遍“缩水”,但位于海峡西岸的福建在经受冲击中传递出积极信号:今年第一季度,福建省外商实际到资按历史可比口径为26.48亿美元,同比增长6.7%;按验资口径16.59亿美元,同比增长10.4%,高出全国平均增幅31个百分点。
在沿海,位于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特步集团今年不仅未裁员,不减薪,还根据市场拓展和产能需求,新增投资6000多万元,上马6条生产线,解决了3300多人的就业,并引进了15名企业关键岗位的核心人才。“危机总是与商机并存的,我们有信心借寒冬强体魄,化危机为商机。”集团总裁丁水波语带豪迈。开发区内的阿迪王、浪亚等外资企业,今年都加大了投资,整个开发区首季外资实际到位3284万美元,同比增长207.80%。
在山区,华安县丰山镇的华安工业集中区银塘片区内,由新加坡客商投资20亿元建设的利胜光电产业园项目正在进行土地整理、厂房建设。此前,已有法拉电子、东林电子等一批光电企业相继落户集中区光电产业园,总投资超过15亿元,达产后年可创产值33亿元以上。
专家分析,随着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的推进,福建省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快马加鞭,经济保持增长,传统优势产业链条延伸、空白被填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一大批新型产业链不断涌现、壮大。发展的平台越大,吸引外资的能力、空间也就越大。
福建省首季引进外资不仅保持量的增长,其结构也不断优化,印证了专家的观点。
从行业来看,福建省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10.6022亿美元,同比增长7.4%;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4.9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占福建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
从产业来看,福建省三大主导产业的机械设备外商实际到资2.4409亿美元,同比增长42.41%;电子业外商到资2.0396亿美元,同比增长136.94%;信息软件业外商到资1.1328亿美元,同比增长33.75倍。此外,福建省物流业外商到资6623万美元,同比增长55.58%;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外商到资9897万美元,同比增长447.1%。
从外资来源地看,发达经济实体到资情况良好,成为拉动福建省外商到资增长的强劲动力。香港是福建省第一大外资来源地,第一季度福建省港资实际到资8.4703亿美元,同比增长15.8%;日本、欧盟外商到资同比增长44.5%和40.9%;随着两岸“大三通”的实现,福建省对台“五缘”优势充分发挥,第一季度福建省台商到资(含第三地转投)3.7亿美元,同比增长7.2%。
为了给外资企业提供良好的环境,福建省各级外经贸部门围绕保增长的要求,对在谈的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重大项目建立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跟踪制度。今年初以来,福建省重点加强了70多项上半年可望落地的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的促批工作,确保这些项目按期落户。各设区市对去年以来新批项目进行了认真梳理,加大协调力度,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征地及前置审批等,加快项目到资进度。福建省还建立了外资项目推进情况月通报制度。
目前,福建省正在整理推出《对外招商重点产业目录》,梳理重点产业的上下游拓展、产业链完善以及继续填平补齐的关键项目,为下一步引进外资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