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乘桥秋色
无患子种苗基地(张峥嵘/摄)
高山茶基地(张峥嵘/摄)
金屏湖风光(卓育兴/摄)
建设中的宁武高速穿境而过(张琳/摄)
棠口乡位于屏南县中部东北侧,南往县城6公里,北距世界地质公园白水洋17公里,是通往白水洋景区的重要门户,区位优势比较明显。宁武高速屏南连接线、宁屏二级公路和省道202线三条全县交通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不言而喻。随着屏南城区发展重心的逐渐北移和白水洋旅游圈的逐步形成,棠口乡承载量将越来越大,亦由此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乡党委、政府紧扣全县战略目标和重要部署,全力配合和服务县里的重点项目建设,为交通、工业等领域项目落地、建设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同时,发挥区位、交通和旅游资源优势,培育城郊经济,带动一方发展。
生态旅游——着眼全县目标 及早谋篇布局
棠口乡境内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民俗风情独特,文化积淀深厚,既有风景如画的棠口溪、原始神秘的乌栏里,又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乘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漈头村,还有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遗址、西洋建筑群、古村落等一批人文景观,已具备相当厚实的旅游资源基础。
2004年,屏南县以白水洋景区为切入点,大兴生态旅游开发,并确立“建设海西生态旅游强县”战略目标,棠口乡扣紧该区域发展目标,立足当地,着眼长远,主动融入,积极作为,为全县生态旅游业发展添砖加瓦。因而,立足现有的蔬菜、茶果等特色产业和旅游资源基础,乡里提出打造“高山廊桥水乡”的构想,旨在通过科学规划,多元融资,建成集旅游、休闲、观光、购物消费为一体的白水洋旅游功能区,实现以旅游推动当地发展,以旅游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
屏南县已编制《城关至白水洋景区入口旅游功能及景观规划》,县城至白水洋景区的二级公路沿线将科学布点建设旅游山庄、别墅和旅游景观,棠口是落实规划内容的重点区域,承载着诸多旅游功能,旅游业将是棠口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胜产业”。因此,首先得保护好周边山体不受破坏,杜绝乱建滥建,保持现有资源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其次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考虑旅游产业发展因素,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防止出现建了拆,拆了建的重复建设;再则,做好政策宣传、规划宣传工作,营造全民知晓旅游、参与旅游和支持旅游的良好社会氛围。
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招商引资,并做好群众思想引导、征地拆迁、化解矛盾等工作,在项目落地、建设、投产的全程跟踪服务。目前,旅游招商取得较大进展,台湾爱伯琳企业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在棠口乡投资旅游度假村项目。这是屏南旅游开发领域引进的首个台资项目,项目分棠口乡贵溪、金屏湖两个区域,总占地面积1230亩。度假村涵盖生态景区、主题酒店、娱乐休闲、旅游度假住宅、游乐等多种功能。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征地任务,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填补屏南旅游发展的空白 ,促进当地由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提升当地旅游的综合承载能力。
同时,挖掘当地潜力,激活民间资本,支持棠口籍在外企业和个人投资旅游项目,乡村旅游开发初见成效。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漈头村,退休干部张书岩创办农耕文化博物馆,他从村内借到7幢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并以购买、租赁、借用的方式从村内外收集到3000多件农具、布艺、家具、钱币、票据、书画等体现古时经济文化生活发展脉络的旧物和文物,分6个馆陈列展示,还可让游客参与传统制陶、榨油、碾米、捶粿等实践项目。该馆自今年9月开始接待游客,已接待游客数万人,成为屏南旅游发展新亮点。
服务项目——突破发展重点 全程跟踪帮扶
这几年,宁屏二级公路建成通车,从此天堑变通途;漈头工业园区建设紧锣密鼓,已有多家企业入驻;宁武高速公路屏南连接线建设如火如荼,标志着屏南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将结束;省道202线城关至白水洋景区二级路建设进入扫尾阶段,周边村镇交通状况极大改善;先后有10多家水电站落户,总装机容量20万千瓦……
这些全县性的重点项目,或在棠口乡境内,或与棠口乡密切相关,在项目建设中需承担征地拆迁等诸多繁重任务。乡党委、政府迎难而上,激流勇进,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重心,努力破解难题,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服务全县发展大局。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动员党员干部带头服务项目建设,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统筹安排,谋划在前,优化组合,调动干部积极性与创造性,对每项任务确定硬指标,限定办结时限,为项目建设扫清阻碍。
项目要落地,就得保证项目用地,征地拆迁是首要环节,也是最大难题。这些年,无论是征地量和拆迁量,棠口乡都位列全县同类乡镇之首。仅宁武高速公路屏南连接线和城关至白水洋景区二级公路建设,全乡就征地1720多亩,搬迁坟墓约640穴,拆迁房屋20座。如何缓解征地拆迁阻力,确解征地拆迁难,实现文明和谐的征地拆迁,一直是乡党委、政府探索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为城郊乡,棠口乡要紧抓后发崛起的重大发展机遇,正确把握县委、政府决策精神,坚决落实县委、政府发展部署,主动融入旅游强县建设,为旅游强县建设做出应有贡献。同时,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和调研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动员和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全乡又好又快发展,造福一方百姓。(张仁寿 林春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