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我市率先扩大台湾农产品“零关税”准入种类和范围,率先恢复两岸渔工劳务合作,率先出台在榕台胞在大陆申办个体工商户政策。
2007年海交会,台中、台北方面首次由地方组团参会,实现两岸互动模式从产业链接导向到区域协作对接方面的深刻转变,并率先实现福州至澎湖海上货运直航。
2008年初,闽王金身首次巡安金门,两岸宗亲共祭祖先;海交会上,首次实现在大陆参展的台湾县市基本覆盖全岛区域;7月19日,福州市歌舞剧院大型童话剧《判官审石头》赴台北演出大获成功,这是福州文化品牌活动首次走进宝岛;2008年12月18日,福州与台湾实现空中直航。
2009年,台湾青年访问团首次来榕,举行招商项目推介会,两岸青年达成共识,将开展中小经贸项目合作,推进两岸青年创业;闽王金身首次巡安台湾本岛,是祖国大陆首个入岛访问的宗教文化交流活动。
2010年6月21日,福州至澎湖直航包机首航,这是福州首次开通至台湾外岛机场的直航包机,也是福建与台湾离岛(金、马、澎)的第一条空中客运直航航线。
这些“首次”说明,“十一五”期间,福州推动先行先试、深化榕台交流合作,榕台两地在经贸、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迎来了共同发展、共创双赢的黄金时期。
榕台交流品牌迭出
“十一五”期间,两岸人员往来更加密切、交流活动日益频繁。我市抓住机遇,积极打造两岸双向交流品牌,截至目前,我市共有7项对台交流活动列入国台办重点交流规划项目。我市成功举办3届海峡两岸合唱节,成为两岸艺术领域和基层民众文化交流的重要品牌活动。马尾与马祖两地共同举办的“两马同春闹元宵”活动已成功举办8届,2008年,“马尾·马祖元宵节俗”还被收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闽王金身巡安金门、台湾本岛等系列活动成为两岸宗亲文化交流的重要品牌。“海峡两岸道教圆梦之旅暨第二届中华梦乡福清石竹山梦文化节”是海峡两岸60年来首次举行的宗教分炉活动,对两岸宗教文化交流有着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同时,我市还成功举办了3届陈靖姑民俗文化节,以两岸民众共同的信仰为纽带,打造两岸民俗文化交流的新平台。
榕台交流品牌迭出,交流领域更是进一步拓宽。2009年,中共福州市委与国民党高雄县委员会签署了《开展基层政党交流推动两地经贸文化交流备忘录》,并开展系列活动。长乐市航城街道等6个乡镇分别与高雄县鸟松乡等8个台湾乡镇签订榕台乡镇对口交流合作协议。榕台青少年主题夏(冬)令营、两岸城市青少年创意族谱联展、榕台大学生新闻营、榕台中小学生书画展等交流活动,为两岸青少年加深了解、建立友谊提供了良好平台。闽江学院、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先后与10多所台湾高等院校签订多项合作协议,建立初步的合作办学关系,榕台人才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我市还成功举办了海峡门球邀请赛、海峡两岸铁人运动竞赛等特色体育交流活动,与台湾澎湖、新竹县等地观光休闲旅游协会签订了《建立旅游市场合作与交流关系协议书》等,推进榕台旅游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2006年5月,“海峡两岸佛教文化交流系列活动”在福州隆重举行,这是当时规模最大、代表性最广泛的两岸鼓山法系佛教交流活动。
便捷交通网掀开新篇章
1992年9月,台湾女画家、第一个被厦门大学正式录取的台湾籍硕士研究生吴清菊来闽求学,因为航班较少,她得提早一个月预订机票,还得经菲律宾转机抵达厦门。2001年1月,“小三通”正式通航;2008年12月18日,榕台空中客运直航首航,航班逐步增加,榕台往来通道逐步畅通。“现在,我如果想回台湾,随时可以去订票,从福州长乐机场至台北松山机场只要1个多小时,票价随着航班的日益增多也逐步下降。”吴清菊高兴地表示。
吴清菊只是众多感受到榕台交通便利的台胞之一。“十一五”期间,福州成为海峡西岸交通枢纽,很多台湾游客到大陆旅游,都到福州中转。来自市旅游局的数字显示,截至目前,福州与台湾先后开通空中客运直航航线6条,每周往返19个航班。截至国庆前夕,今年经福州口岸赴台旅游人数共计24995人,同比增长35.22%。
借助交通的便捷,榕台温泉产业合作也向深层次发展。温泉作为沟通海峡两岸的桥梁和纽带,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多个台湾企业来榕投资建设温泉旅游项目,如金汤温泉国际度假村、福州温泉高尔夫球场等温泉旅游项目都是台商投资兴建的,温泉已经成为台商投资兴业的新兴项目。今年5月,我市赴台举办“福州台北旅游交流会”,重点推介温泉旅游线路,引起了台湾旅游业界的浓厚兴趣:台北市温泉发展协会表示将采取实际措施密切榕台温泉旅游合作;台湾中华两岸旅行协会认为,榕台互为旅游目的地、互送资源、互利互赢,是两地旅游界的共同愿望,期待创新运作机制,共同打造海峡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