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海峡西岸一流实力的旅游县、独具魅力的文化县、最佳人居的生态县、和谐发展的小康县”建设进程,泰宁县委、县政府本着“旅游兴县、创业富民”的宗旨,着力先行先试,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从八个方面推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
一是发放小额贴息贷款。整合信贷资源,建设信用社区(村),对信用社区(村)居民的创业项目提供不高于8万元免担保全额贴息贷款;二是举办旅游服务培训活动。2008年以来,全县举办创业培训25期674人,技能培训81期8392人;三是实施社会保险补贴。对从事个体经营、灵活就业以及入驻园区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等各类自主创业实体(国家限制行业除外),相应给予社保补贴;四是进行税收优惠。登记失业人员符合相关条件,可按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五是减免行政收费。从事个体经营(除限制的行业外),依法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六是投入财政扶持。建立扶持预算,主要用于开展创业培训、开发创业项目、建设创业孵化园区等,确保各项创业政策的落实;七是减轻企业负担。对经营困难的企业,经审批后可享受阶段性降低相关社会保险费率,职工在岗培训社会保险补助等优惠政策;八是降低开业成本。对享受“一事一策”政策的旅游服务创业项目,免收城市建设配套费、绿化费、水费、排污费。对旅游景点从事餐饮服务的,月用电300度以内按民用电收费。
近年来,泰宁县旅游服务业快速发展。紧靠在大金湖边上的一个码头村庄。现在已建成下坊农家度假山庄,县政府补贴超过200余万元,每年接待游客量达23万人次,成为大金湖景区旅游的集散地。县、乡两级政府及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倾力支持,共同打造“三明旅游第一村”。
在县政府倡导下,成立“家庭宾馆协会”,按照“五个统一”统一服务要求、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对外经营、统一诚信品牌)标准,对“泰宁―金湖”十里旅游沿线的农户进行创业引导和孵化,已建起农家宾馆40余家,沿线农家户主成了老板。
至2010年11月,农家度假山庄有38人通过创业培训和实训孵化,开设旅游服务创业项目,劳动部门举办培训5期,有162人参加,带动就业326人。仅家庭宾馆2009年累计接待游客就达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60万元。到年底,旅游经营收入可望达到1300万元。
下坊农家度假山庄的创业发展模式和财富效应,将持续推动泰宁运用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服务创业项目的良性循环。(罗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