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1年1月至今,两岸“小三通”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这十年,两岸关系发展站在新的平台上,通商贸易、文化交流、旅游探亲,越来越多的两岸民众切身感受到了“小三通”带给我们的变化。“小三通”不仅把两岸同胞紧紧相连,而且为台湾同胞带去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条“黄金通道”成了名副其实的“黄金线”。今天的“小三通”十周年特别节目——《海上直航十年路 风雨同舟两岸情》为您播出第七集:《小三通 两岸赢》。
“厦门金门门对门,马尾马祖同根生”。“两门”、“两马”直航不仅方便两岸民众交往,更惠及两岸民生,促进了两岸的经贸合作,繁荣两岸经济。厦门市副市长黄菱女士介绍说,厦金实现海上直航后,由于节省了金门同胞到厦门要绕道台湾、港澳的大量中转费用。十年来,金门有近4万民众常住厦门,金门同胞不仅到厦门投资兴业,而且把子女送到厦门大学就学。为方便进出厦门,不少金门同胞都在厦门置有房产,“厦金一日生活圈”已经形成。
“由于这条航线的开通,那么给闽台之间,尤其是和厦门之间两岸的交流合作带来了什么影响,就是金门的乡亲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过去他们到我们厦门来要花两万的新台币,要走香港,还没法走香港,要飞到台湾,然后从台湾飞香港,然后香港再飞厦门,或者是坐大巴从深圳过来,所以过去没有这一条航线的时候,金门到厦门大概要两万的台币,那么现在只需要花半个小时,六百五十新台币就可以到达,金门的乡亲受益很大,那么这样子金门乡亲,几乎所有的金门乡亲都在厦门买房子,目前他们在厦门购置的住房和店面有一万多套,厦门和金门一日的生活圈已经完全形成了,他们经常会造出晚归到厦门来逛逛商店,看看电影,探亲访友,那么你说金门的居民有四万多的话,那每天四万多的人来往交流,大家就是一种沟通,就是一种互信。另外对我们两岸的贸易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因为‘小三通’的开通,厦门到金门航线的开通,它是客货双向的,两者都可以的,因为金门的蔬菜长期是要台湾本岛供应,金门本少比较缺水,所以它的菜不是很好,淡季的时候菜比较缺,所以这几年我们‘小三通’开通之后,厦门每年都会有向金门不定期的输送蔬菜,缓解金门的菜荒。”
和厦金航线一样,“两马”直航前,马祖同胞回福州探亲经港澳中转,费用近2万元新台币,现在通过直航到福州只需一个半小时,花750元新台币就可以轻松抵达。原马尾区副区长雷成才说,两地民众直接往来的热络,掀起一股马祖同胞来福州投资、置业的高潮。福州有条“名店街”,这里的业主绝大多数都是金门同胞,可以说,这条街成了“两马”交流的真实写照。
“改革开放后,随着福州经济的发展,福州沿海几个县的经济的发展,马祖乡亲看到商机,他们也迫切来福州做生意的需要,马祖的岛上,真正居住在那里的是六千人,后来统计在在福州有买房子或者是店面的大概有百分之八十,那就可以想象这个往来,要过来收房租啊,如果没有直接的通就得绕过台北到香港,坐飞机进来,那么这样,我们也算过一个帐,这样走一圈,光是路费就是一千多块钱,马祖进来才两百多块钱,而且时间很省,所以这一种对马祖乡亲来讲是有迫切的需要,无论从人脉的需要经济连续的需要。”
在“两马”航线从事旅游的台湾业者周惠全,凭借着“小三通动车一条龙”业务,在两岸民众间树立了口碑。说起这条航线,她认为,曾经,台湾当局阻挠两岸直航的借口是危及“台湾安全”,十年来两岸直航的事实向台湾民众展示了它的安全性,证明直航绝不会对台湾的安全造成任何威胁,打破了台湾当局阻挠直航的借口。“小三通”直航成为台湾与大陆开放正常直航的序曲。
“在1978年元旦的时候,大陆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的时候,提到了”三通“,当时大陆方面是希望直接的‘大三通’,可是台湾方面是希望用‘小三通’的方式来渐进式的,我想我们不是在这里谈政治,但是当时我们在台湾的时候所面临的是会不会‘木马屠城计’,会不会什么了,都是这些问题,会不会说你开放开放,会不会有一天早上你一拉开窗帘,旗杆上会不会都是五星旗啦,当时这个在拉锯的时候什么时候开放,那个你们也知道陈水扁隔一段时间就给你示出一个红萝卜,然后你会发现那个红萝卜被榨汁,你却没有喝到,就这样子轮回中,终于‘小三通’在人民的呼唤下台湾商人的呼唤下,大陆配偶的呼唤下,它是正正正式式的通了。”
泉州台资协会副会长翁万宝先生在泉州生活了13年。他说,两岸交流,路通才行,“小三通”的扩大给台商和两岸关系都带来正面的帮助。
“那我觉得这几年让我最感动的就是”小三通“,他让几百万的台商可以很方便的抢时间抢商机,还可以顾虑到人伦就是家庭的生活,我们平常就是说以前要八个小时,从出门到到达厦门,整个过程到香港再中转要八个小时,台币的话是差不多要一万二以前一万二一万三,那现在如果是直飞一个半小时,那一个半小时还是从汕头的管制区过来的,如果两岸有更进一步的协商,可能还可以直线飞行,如果是直线飞行的话那就不得了,一个小时就到了,就相当于台北到高雄的距离,那你可以想象这种光景吗?等于说我们早上在家里出门,晚上还可以回去,我曾经早上晚上这样过,所以说你班机如果配得好的话你都可以一天来回。像我的女儿,她们跟你们的年龄都差不多的,一讲到来大陆,她们都说不要去不要去,她们还停留在没有见过大陆,道听途说,觉得大陆还是以前那个大陆,我说你们这个时代应该要去大陆看一下,大陆的进步的,大陆的潜力,大陆的未来,你们要去面对,好不容易我的女儿在台湾是负责两家店,她是在日本学管理的,我现在请她过来,她现在在这里不但住下来了,而且跟我太太一样回家不习惯,因为我这里的步调没有台湾的紧张,所以她也住下来了。那有很多台湾的学生来交流,他们说大陆不错啊,哪有怎么样啊,一来就觉得说跟他想象是不一样的,所以这就是交流的重要,你没有去亲眼去看,瞎子摸象,有人来大陆掉了东西,然后就说大陆有扒手,不要去,是不是啊,所以我觉得要眼见为凭,交通最重要,今天‘小三通’这么方便,是方便到我们,但他所含的意义不止在这里。”
第一次来到大陆的金门县议员杨应雄先生曾因为厦门的士司机的一句“你讲的话和我一样”而感慨万千。他说,“小三通”让自己可以自由往来两岸,交流多了,以前的误解自然就解开了。如今,杨应雄先生依然在为两岸交流奔波着,连接金门岛和厦门的“金嶝大桥”是他的下一个目标。
“因为有‘小三通’啊,金门跟大陆的距离,跟厦门的距离本来就很近,我上个礼拜了,碰到一个同安的司机载我,他讲话,我说你跟我讲的一样。他说,不是,是你讲的跟我一样。那么在历史上金门本来就是属于同安,像我常常讲这边的朋友有时候打个电话说晚上来这边喝酒,我们最晚班是晚上五点半,我六点就到了,他派车来接我,耽误不了他们正常吃饭的时间。那个第二天早上,我八点钟第一艘船就可以回去了,所以像这样的东西是提供给居民很大的方便,那时候读书也是一样,我个人是在06年也想交一些朋友,所以我个人就来厦门大学念EMBA班,当然我自己也觉得蛮有收获的,不同的教育制度,可以结交不同的朋友,因为厦大EMBA班一个课程大概一个月只有一次到两次,一次是四天,四天就集中上,所以我这种在职的形式,实在是没有什么影响,对我的正常工作没有什么影响。”
金门籍台胞洪先生现在定居马来西亚,对于厦金小三通,他赞不绝口。他说,厦门与金门像“姊妹”一样关系密切,有了“小三通”,厦门已经成了他在大陆的新家。
“记者:乘坐夏金航线回家,来回往来的频率高不高啊?洪先生:有空就来玩玩,我是住马来西亚。记者:那您是金门有自己的?洪先生:我在金门有户口有自己的房子。记者:那现在夏金航线开通之后是不是觉得比以前方便多了?洪先生:方便多了,现在很高兴啊。记者:那现在像您这样的是好像有半价的票啊?洪先生:是半价,我在金门有家在马来西亚有家,厦门也有买房子,十多年前我也有买房子在这边。厦门跟金门是姊妹市,以前我们差不多也是这样子,来来去去。”
同样把大陆看做是家的还有台湾的旅游业者周惠全女士,“小三通”不仅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也让自己的女儿看到大陆未来的无限生机,厦门大学成为女儿的首选。周女士说,“小三通”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已经远远超越地域的范畴,成为两岸关系改善的缩影。她认为,“小三通”犹如连接大陆与台湾的一条脐带,为两岸关系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养分,滋养着两岸民众。正如她所说的,在她的身边,曾经那些高呼反对“三通”的人越来越少,这难道不是一种“小三通”带来的变化吗? (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