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关“大通关”举措的鼎力帮助下,新年伊始,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经营赢得开门红,年初至2月10日,加工原油43.4万吨,进出口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48%,达2.1亿美元。同时,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新厂区地下管网建设已全面铺开。
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是厦门关区外贸业务和纳税总量最大的国有企业,也是福建省最大的成品油供应企业。福建经济的持续发展对成品油的需求与日俱增,对此,厦门海关主动深入炼化公司,了解具体情况,加强关企协作,改革通关流程,先后采取先放后税、审价绿色通道、网上支付等优惠政策,加快该公司进出口货物的通关速度,降低其外贸业务成本。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2005年该公司坚持满负荷生产,加工原油348.4万吨,有效保证了市场成品油供应。公司全年进出口总额达13亿美元,缴纳海关环节税收近17亿元。
以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为中方(中国石化和福建省)投资代表的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是国家调整能源化工产业战略布局和福建省发展石化支柱产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关键项目,去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08年底建成投产,投产后每年可生产成品油和化工产品1046万吨。
为支持项目建设,厦门海关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同时坚持靠前服务,适时设立肖厝海关,为项目建设和建成后涉外业务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针对项目建设进口设备和技术量大,尤其是减免税设备面广量大,技术含量高的实际情况,该关提前准备,设立项目联络员,关注项目审批进程,详细了解项目内容,设备需求情况,预置减免税设备通关方案,同时与检验检疫部门签订加强项目关检协作备忘录,共同探讨一体化项目进口设备的联合监管机制,对该项目进口货物实行口岸转关、目的地实施报关、检验检疫的直通式异地通关新模式,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