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昨日召开的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根据此次经济普查资料和相关统计资料初步测算,福建省2004年GDP现价总量为5763.35亿元,比年快报数减少289.79亿元,减少4.8%,GDP总量仍居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第11位。
其中,第一产业786.84亿元,减少0.45亿元;第二产业2770.49亿元,减少179.84亿元;第三产业2206.02亿元,减少109.50亿元。2004年,福建省三次产业结构由普查前的12.9∶48.7∶38.4调整为普查后的13.7∶48.1∶38.2。
对此,省政府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省统计局局长龚守栋解释了GDP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一是GDP核算方法与国际通行的核算标准(SNA)逐步接轨。
二是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成分日益多元化,特别是私营、个体服务业发展迅速,变动频繁,加大了组织统计调查的难度,一些普查对象配合程度差,核算基础薄弱,对普查结果仍有思想顾虑、无建账习惯等,存在一定的少报、瞒报现象。
三是在常规第三产业统计中,由于统计手段薄弱,核算资料不全,存在一定的推算测算高估成分。
龚守栋指出,尽管存在一定的少报瞒报现象,但此次普查总体上摸清了福建省家底,普查数据填报的综合差错率仅为6.8‰,控制在1%的预定目标内,不妨碍普查数据的质量和宏观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