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来”、“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两大主题。近年来,福建省依托“9·8”投洽会这个经贸合作大平台,在不断取得引进资金技术等新业绩的同时,积极鼓励企业到海外创业。特别是去年以来,加快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开放战略,双轮驱动,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助力提速。
“引进来”,持续增添发展新后劲
“引进来”,是福建对外开放的一台重头戏,20多年来愈唱愈红火,为福建省经济发展提供不竭的后劲。截至2004年底,福建全省共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5790家,合同外资829.43亿美元,外商实际到资524.73亿美元。一大批世界著名跨国公司来福建投资,其中包括沃尔玛、通用电器、英国石油、丰田汽车、戴尔等数十家世界500强企业。今年1-7月,福建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146家,其中新批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68项。目前,福建省已与20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关系,2004年进出口总额47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6%,位居全国第7位。
利用外资极大地促进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以2004年为例,实际利用外资相当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7%,规模以上三资企业工业产值占福建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3%,涉外税收占福建全省税收总额的34%,外企出口占福建全省出口总额的62.7%,在外企从业人数200多万人,约占福建全省城镇就业人口的35%。
为更好地推动实施“引进来”战略,近日,省政府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决定采取24项措施做好利用外资工作,其中包括:拓展服务贸易领域利用外资,加快商贸、物流、金融、旅游等领域利用外资步伐,引进外资设立会计、审计、经纪、鉴证、评估等中介机构,重点加大教育、卫生领域的对外开放;鼓励和支持外资进入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领域,以及城镇供水、燃气、公共交通、环境保护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积极主动承接国际产业高端转移,鼓励外商投资的研发中心承担、参与福建省科技攻关和产业化项目;加强闽台产业合作;深化闽港澳经贸合作;建立一批劳务派遣基地和技能培训基地,为外资企业提供用工服务等。
“走出去”,不断拓宽发展新空间
“走出去”,是福建对外开放的新亮点,也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动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按照“发挥优势,立足省情,适度超前,主动出击”的总体思路,福建省充分发挥综合比较优势,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走出去”逐步成为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开拓国际市场、规避贸易壁垒的新选择。目前,福建省对外投资已形成贸易促进型、加工贸易型、技术研发型、资源开发型、资本投资型、小区建设型等多样投资方式。至2004年底,福建全省经批准设立的境外企业有384家,总投资3.37亿美元,分布在43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1-8月,福建省新批境外企业40家,协议投资总额4003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3385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1%、52.6%和47.6%。新核准设立的40家境外企业无一例外为民营企业和其他类型企业投资设立的,这是多年来首次出现的新态势。海外营销网络建设取得新成效,福建财贸集团、福州宝瑞服饰公司等24家企业设立境外贸易网点,在不断带动省内产品出口的同时,有效提高产品附加值。
同时,境外加工贸易出口成为新模式,新批境外加工贸易企业13家,占项目总数近三成,预计将带动省内各类生产设备、零配件和技术出口6000多万美元。境外企业增资发展项目增多,如福建众和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投资的企业增资2000万美元,福建国航(香港)海运控股有限公司增资282万美元等,开拓国际市场取得初步成效。投资区域更趋多元化,一批民营企业分别在阿联酋、赞比亚、蒙古等新兴市场设立境外贸易企业或加工网点,使福建省境外投资涉足的国家和地区增加到46个。
2004年福建省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按照投资和发展的周期理论,已处于对外投资输出的初始阶段。省外经贸厅国外经济合作处副处长陈勇说:“企业要长大,就要‘走出去’,福建企业走出去正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