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巡礼---莆田

来自:上海福建人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68
4月中旬,莆田市项目建设热火朝天,湄洲湾北岸投资1.8亿元的省重点工程澄峰围垦工地机声轰鸣;投资6000万元的泰盛纸业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从上海引回的宏龙木业有限公司庞大的场地上,进口优质原木堆积如山,今年刚投产出口产值就可超亿元。眼下,全市有100多家上规模的民营企业“回归”莆田落户。莆田干部群众高兴地说,这些发展好势头是市委、市政府大抓转变作风,改善投资环境所带来的。
  去年,曾有一位老板来莆田投资办厂,需要引进生产设备。他去办理营业执照,经办人说,要先办银行账号;银行的人说,得先出具办照部门的证明。推来推去,时间很快过了,账号没办成,钱也没法汇。一气之下,老板拂袖而去,项目也夭折了。去年8月一场台风即将袭来,市里紧急部署,可有些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却不在。原来,不少领导是周五回家,周一才返回上班。
  问题严峻地摆在面前,“病根”在哪里?投资环境该如何改善?去年下半年,市委真诚邀请兴源药业、市印刷厂等12家企业代表专门召开座谈会,对机关作风进行“挑刺”。业主们一一列出了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并就如何提高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政府应如何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市委要求找“病根”、开“药方”、除“顽疾”,市直部门和各县区经过认真查摆,开门纳谏,理出了400多个问题。市委对这些问题分门别类,并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五条禁令》,严禁干部收受“红包”、礼金;严禁干预招投标;严禁乱收费、乱罚款及刁难、拖拉办事等。一场声势浩大的求真务实转变作风教育在全市铺开。去年全市有3名处级干部被处分和效能告诫,今年3月初,城厢区2名办事效率欠佳的干部又被效能告诫;4月初,涵江区、秀屿区5名干部为企业办事拖拉推诿,被调离岗位。
  由于经济体量小,莆田在省内被称为“老九”。在求真务实转变作风教育中,市委、市政府用无情的数字证明莆田必须奋起直追,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推动作风转变。今春以来,全市有86支工作队、1200名干部下村入户、进驻企业,帮助基层解决难题320多件。市直机关下派荔城区的工作队,仅10天就协调有关部门为鑫龙鞋业等5家企业解决了仓储场所、扩建用地、土地变更手续等急需解决的难题。
  求真务实转变作风,改善了投资环境。莆田有很多在外企业家,市里在积极引进外资的同时,真心构筑“民营回归工程”。市委书记袁锦贵亲自带队北上南下,到京、沪、粤招商引资。家乡投资环境的改善和市领导的热心真诚,促动了在外莆田籍企业家们纷纷返乡创办企业。在北京创办京奥港集团的王子华三兄弟一马当先,回乡创办宏发钢材市场后,又注资5.6亿元创办莆田市管道燃气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即将投入使用,成为“回归工程”的佼佼者。莆田市华港米业有限公司总裁彭炳华在云南、湖南、辽宁等8个省市创办20多个分公司,去年也在家乡投入2亿元创办福建华港制油有限公司,日可加工处理大豆1500吨。城厢区驻上海商会会长林建华创办的“南浦食品”年产值达30亿元。他原先准备回乡投资8000万元创办企业,当他回到家乡看到党政领导的优质服务和热心帮助,一举增资3亿多元,着手生产“天喔食品”系列产品,目前正赶着办理基建手续。
  去年以来,莆田市已有100多家“回归”民营企业落地,有的正在动工兴建,有的已经投产。据不完全统计,这个市“回归工程”的投资额达80亿元,为经济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