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的飞速建设,使龙岩一跃成为闽粤赣边区的交通枢纽。大山重围中的闽西从此破门而出,直面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背倚赣南、粤北广阔腹地——
编者按:福建省提出努力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目标,正成为激励福建全省人民奋发图强、拼搏开拓的强大动力。8日,由省级主要新闻媒体组成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采访团已分赴八闽大地,把笔端和镜头对准广大干部群众投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火热实践,报道各地新进展、新思路、新举措。从今天起,本报开辟“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巡礼”栏目,陆续刊登记者从各地发回的报道。
闽西又将新添一双腾飞的翅膀!本月25日,连城冠豸山机场将正式启用,当天机场将开通深圳航空公司的定期航线,预计年内每周航班数将达到7个。
一个接一个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手笔”,不断地写在光荣的红土地上:漳龙高速公路龙岩段2001年底建成通车,实现福建省山区高速公路零的突破,漳州段年底也将实现通车;福建出省的第三条通道、连接闽粤两省的梅坎铁路顺利投入运营,连接京九线的赣龙铁路即将于年底开通;龙(岩)长(汀)高速公路进展顺利,建成后将打开又一条出省通道。
便捷的交通,让闽西站到了开放的前沿。登高望远,闽西人开始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自身的定位:随着交通枢纽地位的逐步升级,闽西与闽东南、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三个经济区的联系将越来越紧密,接受特区和沿海发达地区的辐射也将越来越强烈,从而有可能成为闽东南、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辐射带上重要的新经济成长区。
距离正在缩短!然而,在龙岩人看来,要缩短的不仅仅是与沿海地区空间上的距离,更重要的还是思想观念上的距离。市委书记张燮飞认为,闽西发展的最大阻碍在于观念的不适应。而这种观念的转变,需要从一件件具体的工作做起。2003年,龙岩市委、市政府结合实际提出以“三个一百”项目为抓手,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动闽西经济大发展。“三个一百”,即100个当年新的经济增长点、100个当年投资拉动项目和100个后三年重大储备项目。通过实施“三个一百”项目,政府有效地把近期增长与持续增长结合起来,把掌握在政府手中的资源、生产要素优先向有发展前景、能增加税收、可扩大就业、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倾斜,确保这些项目顺利实施。
识明则胆张。闽西人长期以来形成的故步自封、畏首畏尾的性格弱点,逐渐被敢拼敢闯的鲜明个性所取代。龙岩在福建全省率先实施告知承诺制,对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的行为进行效能告诫;市里专门成立了项目开发中心和实施工作小组,制订出严格的年度工作任务和目标管理考评办法,并在放宽市场准入范围、降低准入门槛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手续,对投资规模500万元以上的生产性项目审批实行全程代办服务,对“三个一百”项目中的房地产、基础设施项目以及重大第三产业项目实行跟踪服务等,有效改善了闽西的投资软环境。
“天翻地覆慨而慷”。春日再访闽西,横亘高山深谷的高速公路上货运车辆往来不息,工业区内崭新的厂房比邻接踵,这一幕幕生机盎然的画面让记者真切地感受到闽西加快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潮的热情。
在与漳龙高速公路出口相距不到3公里的龙岩开发区内,记者看到,已经投产的企业纷纷寻求扩大规模,正在建设的厂区工地上也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开发区管委会的同志告诉我们,漳龙高速公路即将全线贯通已开始产生积极效应,不少沿海企业都相当看好龙岩这块投资宝地。锦裕昌冷暖设备有限公司原本在厦门投资生产,如今主动在开发区投资建设新厂。开发区管委会副书记郑志强告诉我们,为迎接招商引资高潮的到来,龙岩市不久前专门拨出1.1亿元,加大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在对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同时,闽西作为闽粤赣三省物资集散地的功能也日益发挥出来。2001年9月建成的中国闽西交易城,去年交易额达10多亿元。短短几年间以其闽粤赣边区规模最大、辐射最强等综合优势,吸引了大批浙江、江西、广东的客商入驻。
大通道带来大发展。打开山门,一股雄风呼啸而出,向东汇入蔚蓝的大海。龙岩从此唱响了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合唱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