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福建省经济快速发展,技工队伍后备力量不足的矛盾也日益显现。据抽查显示,福建省各类企业技术工人仅占职工总数的31.52%,低于全国46%的比例。技术工人队伍的文化结构和年龄层次也不尽合理,大专以上文化水平仅占7.21%,比例最低;46岁至60岁年龄段占33.87%,比重最大。于是,高级技工的薪酬节节攀升,还是有价无市;于是,企业惊呼,好钳工比博士难找。
但长期以来,高级技工在社会的人才评价体系中并不属“人才”之列,他们与干部、管理人才在身份、地位上天差地别,在工资、福利、住房等待遇方面还不如职位最低的管理人员。这种畸形的“人才观”直接导致了高级技能人才的匮乏。同时,部分企业招人要“立等可用”,自主培训意识淡化,甚至一些企业的职工培训经费屡被挪为他用。
目前,福建省正在构建三条战略通道,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承接世界制造业的转移。在必备的众多条件中,尤为重要的是要有一支强有力的蓝色军团即高级技工队伍。因为高级蓝领能在生产一线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在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解决操作难题,直接关系到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生产安全。
当前,世界各国和跨国公司纷纷来华投资设厂,越来越多的产品将打上“中国制造”而运往世界各地。福建省要想在这场产业分工中分得一块蛋糕,就必须加快培养和储备一支技术娴熟、手艺高超的技能人才队伍。
因此,我们要在舆论导向上、政策措施上,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建设规划;在制造业、服务业及有关行业技能含量较高的职业中,实施技师培养工程,打造一支以中级工为主体,以高级技能人才为骨干,适应福建省经济发展的技术工人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