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24日揭晓。在此次增选的58名院士中,有7位是闽籍科学家。他们是:
陈木法:数学家。1946年生于福建惠安。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概率统计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从事概率论与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
侯建国:物理化学家。1959年生于福建平潭。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副校长、理化科学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结构分析、表面物理化学和无机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
洪茂椿:无机化学家。1953年生于福建莆田。现任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所长。长期从事无机化学研究,用化学自组装法设计合成金属——有机纳米笼、管及线,在“纳米功能分子”和“新型无机——有机聚合物”的无机前沿领域做出突出贡献。
陈霖:认知科学和实验心理学家。原籍福建福州,1945年生于四川成都。现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生物物理研究所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教授、主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医院脑认知成象研究中心主任。1982年在《科学》上提出视知觉拓扑结构和功能层次的理论,多年来进行了知觉组织的大量实验研究,系统地发展了拓扑知觉理论。
林其谁:生物化学家。原籍福建莆田,1937年生于上海。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细胞研究组织主席,亚洲大洋洲生物化学家与分子生物学家联合会主席。他在大鼠肝线粒体中发现了一种可溶性偶联因子,建立了从哺乳动物棕色脂肪组织线粒体提纯质子信道解偶联蛋白的方法。
郑有火斗: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物理专家。1935年生于福建大田。现任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他长期从事新型半导体异质结构材料与器件研究。在锗硅、Ⅲ族氮化物异质结构研究中,发展了生长锗硅、Ⅲ族氮化物异质结构材料的光辐射加热方法和新技术。
郭光灿:光学和量子信息专家。1942年生于福建惠安。现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物理系教授。主要从事量子光学、量子密码、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的理论和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