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非典疫情后,福建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为战胜非典、促进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主心骨”作用充分发挥
疫情就是命令。福建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防治非典工作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履行领导职责。福建省委组织部要求各级党委要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考察、锻炼干部,严明工作纪律,保证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各级党委、政府都建立了专门的工作协调小组,形成了高效的非典防控指挥机制。党政领导干部自觉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卫生医疗战线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科学应对、奋战在一线,切实发挥了“主心骨”作用。
3月下旬,三明市出现福建省首例输入性非典病例,市委启动防治非典紧急情况预案,主要领导任总指挥,带领有关部门深入防治重点单位,现场解决救治难题。5月3日,南安市发现一例输入性非典疑似病例,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迅速赶赴一线,坐镇指挥,及时组织救治,控制了事态发展。
党员先进性在一线体现
危难中见精神。在防治非典战场上,福建省广大共产党员在危险时刻总是冲锋在前,忘我工作。
三明市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老共产党员林万芳在领衔救治福建全省首例输入性非典确诊病例的30多个日夜里,始终坚持奋战在一线,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关键时候总是说:“让我来!尽量减小接触面。”
厦门市收治两例非典病例以后,卫生系统党员纷纷主动请战到一线工作,报名人数超过90%。市卫生局决定设立非典病例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留验站,党员同志站在了最前沿,观察期间没有一人回家。市卫生防疫站共产党员苏成豪,为了抓紧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连续工作,每天只睡3-4个小时,在执行任务途中劳累晕倒,经治疗苏醒后,他当晚准时赶回厦门参加防非典会议。
南安市在输入性非典疑似患者尚未被排除的情况下,因势利导,开展在抗击非典中党员“十带头”活动,市医院全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踊跃报名参战。
在防止疫情传播的战场上,各条战线、各个系统的广大共产党员纷纷行动起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立足本职岗位的同时,通过“志愿者”、“服务队”、“党支部活动”等各种形式,带头参加疫情监控、流动人口登记、跟踪观测、公共场所清洁消毒工作等,涌现了许多动人的事迹和场面。
抗击非典战场考验着共产党员的党性,展示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风采,许多医务人员在一线郑重地向党组织表达了入党的渴望。
党支部是坚强战斗堡垒
广大社区、农村、企业基层党组织自觉在区域性防治工作、防止非典在农村蔓延中担负起责任,积极协助有关部门把各项防治措施落实到户、落实到人。
福州市充分发挥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健全和完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治机制。南平市通过基层组织建立起有效的预警机制,党员24小时值班,保证返乡、外来人员跟踪监测一个不少。龙岩市组织5万多名农村无职党员以支部为单位实行定岗定责,形成全方位的防范系统。
各基层党组织还积极宣传政策,宣传科学知识,让广大群众了解非典可防、可治、可控,保持安定稳定。
莆田市发动73个驻外党组织,积极配合当地,动员莆田在外乡亲安心经商务工,避免了集体返乡流动。宁德市基层党组织利用农村社会服务联动网进行防治非典宣传,加强疫情监测,取得积极成效。云霄县依托158个村党支部建立网区、网站、网点三级防治非典责任网络,培训非典监测负责人6780人。荔城区新度镇素以禽苗为主业,镇党委及时以党小组为单位,组织成立320个服务队,及时对营运禽苗的车辆和禽苗孵化场所进行逐一普查、消毒。
抗击非典不误经济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广大基层党组织在全力做好非典防治工作的同时,努力把党员干部群众的注意力凝聚到发展上来,保持正常工作、生产秩序。
福州市在海交会期间,成立由40多名党员干部组成的临时党支部,全力抓非典防治,确保了海交会顺利进行。莆田市基层党组织加强指导果农发展“网上交易”,采取措施减少非典对农村经济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泉州市委要求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要成为抗击非典、发展经济的表率。惠安、德化防治非典同时,党员领导干部分别挂钩各个重点建设项目,促进各重点建设顺利进行。思明区开展“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活动,为外商、企业提供工商、税务、海关、银行等“一条龙”的项目高效服务。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经受了非典的考验,更加坚信“发展是硬道理”,进一步增强了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对弘扬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力争取得抗击非典和促进发展的双胜利有了更大的决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