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果、榕树、鸽子争相在宝塔“安家”
“石室岩塔是省级文物,现在部分砖墙脱落,塔中长出好多野树杂草,根茎从塔顶蔓延塔身四周,看起来真吓人!”近日,市民林女士在莆田石室岩爬山时,路过石室岩寺,发现寺内的宝塔——石室岩砖塔年久失修,且被藤蔓缠绕,她觉得非常惋惜。
接到市民反映后,记者随同莆田市文管办工作人员一起前往石室岩查看砖塔的情况,只见砖塔坐北朝南,为七层的四角空心砖塔,目前已严重风化,斑斑驳驳。每层四面均设佛龛,但龛内佛像已荡然无存,几十只鸽子占领这块“地盘”,在佛龛内停歇。整座塔高约20米,塔身由一块块长约47厘米,宽约25厘米,高约6厘米的特大红砖垒成,依稀还能看到些许白灰的痕迹。塔身上杂草野树丛生,树茎蔓延,部分砖块被榕树根“拱”掉脱落,在塔身第三层与第四层的交界处,几株火龙果郁郁葱葱,从塔洞穿行而过,紧紧地贴着塔身,似乎在向人们炫耀它顽强的生命力。在塔顶及其他部位,甚至还长出一些小榕树,它们已牢牢扎根在塔身上,根部蔓延,占领着这本不属于它们的地盘。
寺里的一位老和尚告诉记者,塔上长满野生植物已经有几年了,前一段莆田雨下得频繁,盘旋在塔砖之间的根茎又焕发新芽,似乎长得更旺盛了。这些鸽子已经在塔里住了好几年,赶也赶不走,现在塔上堆积了大量的鸽粪,不仅腐蚀了砖塔,还刚好给那些杂草野树施了肥,使它们长得越发茂盛。
在采访中,寺里的住持妙敬解释说,几年前,有一批香客来寺里做法事,他们放生了一批鸽子,不想,这些鸽子就在塔里“安家落户”,还繁衍生息,现在砖塔俨然成了鸽子窝。石室岩砖塔现已年久失修,亟须修缮。寺里已经连续几年都在呼吁政府,呼吁社会要进行保护,然而情况不容乐观。因为是文物,寺里也不敢贸然清理,年前莆田市文化局有拨一笔专款用于清理塔身植物及修缮保护,然而毕竟微薄,请不到专业清理维修的人员。
500年古塔亟待整修
记者了解到,石室岩又名伏虎岩,唐末妙应禅师于此习禅,南宋妙应寺高僧祖贤圆寂后建此塔于寺的西南面,原来是一座五级石塔,刘克庄曾经撰写塔铭。明朝初年,塔遭废弃。永乐年间,重新修建七级砖身木檐楼阁式塔,外形酷似杭州的雷峰塔。在古时候,人还可以上塔,在每层环绕塔身的回廊塔檐上观光。只可惜,现在的塔只空留塔檐的建筑痕迹,塔廊的砖块已消失殆尽。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数百年前用3.86米长的青条石筑就的塔基历经岁月沧桑仍牢固如初。
这座砖塔是石室岩的标志,从莆田市区远远向石室岩方向望去,那满山苍翠中一柱挺立,像一个灰褐色的惊叹号。每当春日晨昏,石室岩常有云雾飘浮缭绕,绕过塔身及丛林灌木之间,水汽氤氲,忽隐忽现,颇具“绿树迷离古刹前,缥缈云山深莫辨”的诗情画意,因而有“石室藏烟”之誉,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2005年,石室岩塔被公布为省级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石室岩塔要彻底修缮,必须要运用科学手段,在不损毁塔砖的情况下把那些植物连根拔掉,而这需要一大笔资金。”随行的文管办工作人员说,莆田文管部门已经注意到石室岩塔的情况,将向上级部门争取石室岩塔的修缮经费,希望能尽早彻底改变砖塔自然老化及被毁坏的现状,让这座五百多年前的古塔继续屹立在石室岩,展示她的古姿新貌。(黄凌燕 马俊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