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龙岩武平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

来自:上海福建人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64

  “旅游业发展了,我们的灯笼也好销了。”5月23日,龙岩武平县一灯笼制品厂负责人,说起灯笼业的“起死回生”的事,显得颇有感触。他说,由于灯笼生产经营周期短,经济效益不高,这门手艺几年前面临着失传危险,是武平县日益发展的生态旅游,让他们重新接到了大量的订单,逐步摆脱了困境。

  这是武平县围绕“生态武平、客家圣地、心灵家园、回归之旅”主题,做足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联姻”文章,文化旅游业逐渐成为全县转变发展方式、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武平县文化资源得天独厚,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武平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拥有一大批革命旧址;拥有天下百姓集一镇的中山镇。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客家文化等特色文化齐聚武平。对此,武平县大力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打造极具代表性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努力构建“一一三三四”旅游发展格局,即以县城为中心,以梁野山为核心旅游区,顺着岩前、中山、桃溪三个节点建立三条辐射轴,启动建设武平生态休闲度假村、梁野山生态旅游开发、下东温泉度假村、岩前蛟湖旅游开发、象洞白水寨、碧水公园改造等项目,致力于把梁野山生态旅游区建成国家4A级以上旅游区,力争打造成为一个绿色生态户外健身基地,形成梁野山旅游、岩前宗教朝圣、中山百家姓古镇、桃溪生态与农业四大旅游区,着力打造“中国生态旅游大县”。

  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助推经济发展的理念在武平县上下达成共识。该县各地纷纷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全面激活文化旅游资源,实现文化传承和经济增长并驾齐驱。该县通过观光旅游产品开发,把中山镇百家姓、方言孤岛军家话等文化因素融入旅游业,对一些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加强日常管理,对古街骑楼、典型古民居进行抢救性修复,做好“挖古、复古、仿古”文章,逐步把中山镇打造成为旅游名镇,把城厢云礤村、岩前灵岩村建成旅游名村。同时通过传统民俗旅游节庆活动的开展,保留和传承了武平绿茶节、民间文化艺术节、定光古佛和何仙姑祭祀等民风和民俗,扩大旅游品牌影响力。传统文化和生态旅游的“联姻”,让传统文化得到了推广,全县旅游收入也持续增长。据统计,今年1至4月全县共接待游客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1200万元。(通讯员 钟茂富 王发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