垆峰山上八角亭重建,与福垆寺交相辉映
大梁已经腐烂成空了
距今四五百年的“县保”福垆寺将大修,6日,古建筑研究专家到场设计修复方案。这座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的文物面貌将焕然一新,与修葺一新的八角亭相映,闽侯南屿镇将重现寺亭辉映之“环江第一胜”景观。
4根大梁年久失修 差点酿成惨剧
福垆寺位于闽侯县南屿镇南旗村。据福垆寺管委会副主任林瑞光介绍,寺内的妈祖厅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康熙年间,该寺扩大规模。
闽侯县博物馆馆长曾江告诉记者,此寺可能是福田寺分炉过来的,故取福田寺中的“福”字,因为该寺就在垆峰山,因此取名福垆寺。
然而这座古寺,近来出现了异样。今年4月16日,寺中一根梁爆裂砸下,“还好没人在附近,不然可能造成意外。”记者看到,横梁躺在地上,中间烂空了。“有3根梁没砸下来,但是也坏了,其中一根是明代留下来的木头,还有两根是民国期间修缮所换的大梁。这些大梁中间都烂空了。”
“更换这4根大梁得花20多万元,靠寺庙的收入难以支撑。”林瑞光说,“该寺在南屿乡亲中的地位很重要,每年3月乡亲都会聚集于此。”他们向镇里和县里汇报了情况。曾江告诉记者,县里将拨款修复福垆寺,今天专家将到场查看情况,并确定维修方案。
13个藻井风格各异 正在申报“省保”
为何福垆寺会供奉妈祖?据南屿文化站站长王峰介绍,南屿是水乡,很多人出海打渔或做生意,“原来,门口的锦溪直通乌龙江,寺庙门口还有旧码头,可惜年代久远已经不存。”王峰说,“江上航行的人看到八角亭,就知道到了南屿。”
据悉,福垆寺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建有门楼、戏台、酒楼、钟鼓楼等,“天顶上有13个规模不一、风格各异的藻井,工艺精湛,正中大藻井有造伞、补鞋等36间店的组雕,是寺里一绝。”管委会主任陈培根说。寺内还有奈何桥,全长2.1米,“可以说是福州地区最短的古桥。”曾江说。
福垆寺经过6次修缮,最近一次是1990年旅台乡亲黄水金先生等人捐资重修,“该寺列入涉台文物的名录,精美的戏台还列入了中国音乐文物大系福建卷名录,戏台建筑面积约80平方米,该寺内的‘宝贝’不少。”曾江说。
目前,福垆寺还是南屿镇里保存比较完好的寺庙,原来南屿镇有“九庵十八寺”称谓,寺庙众多,古人曾有“钟声佛号闻十里,路上行人半是僧”的诗句,后来保存下来的不多。目前闽侯县博物馆正在将福垆寺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寺亭交相辉映 再现“环江第一名胜”
目前,垆峰山上一座崭新的八角亭已经屹立山顶,工程已经进入扫尾阶段。 据南屿文化站站长王峰介绍,八角亭又名三省堂,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22年—1424年),由邑人陈维传个人捐建。它是旧时南屿“环江第一名胜”,1972年遭人破坏,毁于一旦。“以前南屿是水乡,赴南屿只能乘船,所以八角亭还是江上行船的航标,是昔日南屿的标志性建筑。”新建的八角亭造型精美,其格式仿古重建。该亭坐北朝南,为三层木质结构,高14.2米,分设八只亭角,上下檐角相对应,形态别具一格。
“旧时这里还有‘环江第一名胜’石刻,毁于上世纪70年代,福垆寺和八角亭都修好后,这里将被打造成南屿的公园,为居民增添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王峰说。(记者 赵锦飞 叶繁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