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奎聚楼
尽管已过旅游黄金季节,可福建永定县客家土楼景区停车场仍停满大大小小的旅游巴士和自驾游车辆。福建土楼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永定县已连续3年实现游客人数100%增长。
助力产业发展
依托“世界文化遗产”这张“烫金名片”,永定县以土楼品牌为龙头,从政策、资金、配套三方面出发,做大做强全县旅游产业。永定土楼先后被列为国家“4A”级景区,被评为“福建省最值得外国人去的地方”、“福建最美的乡村”,并跻身福建“十大旅游品牌”。
去年,永定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1.5亿元,开工建设旅游项目15个。其中,投资2亿元建设的福建土楼客家民俗文化村,仅一个生态停车场(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就能满足8000多名游客同时到达的停车需求。
永定县还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开展“千车万人”、“百团万人”游土楼等系列宣传活动,启动在中国内地一些地级市开设共300家土楼形象代言店工程,着手筹备“首届土楼保护与开发论坛”、2011年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活动等。
目前,永定正朝着全球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迈进。2010年,永定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88万人次,同比增长33%,实现旅游总收入18.2亿元,同比增51%。今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总量突破百万人次,旅游业实现从接待型向产业型、从一般服务业到综合性产业的巨大转变。
做品牌文章
客家文化是土楼的灵魂。永定县致力于提升土楼旅游的文化品位,全面构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的“客家土楼营造技艺”、“闽西客家"十番音乐"、“闽西汉剧”以及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定客家山歌”和作大福、打新婚、四月八、迎花灯、闹古事等客家文化体验平台。
土楼景区乡镇把“一个景区一个特色”作为发展策略。高头乡的高北土楼群相连,全乡茶园面积多,所以打造观光农业休闲园;下洋镇发展以初溪土楼群为龙头的旅游文化产业,先后推出10多项具有客家和侨乡特色的旅游新产品;湖坑镇洪坑民俗文化村,开掘游客参与性强的客家婚嫁风情节目,展示小溪浣衣、犁耙耕种等古代土楼人家生产生活方式,丰富游客游览内容。
此外,围绕“保护第一,合理开发,分步实施,永续利用”,永定县成立土楼保护管理机构,建立土楼保护管理信息系统、保护动态监督机制以及县、乡、村、楼四级土楼保护管理网络,让“人人维护土楼品牌形象、人人维护土楼景区安全”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实现开发与保护“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