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各地行业动态

来自:新华网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561

南平市旅游部门严防非典

 闽北日报5月15日讯(陈春妮)

  南平市旅游系统密切关注各重点旅游区景点和旅游企业的动向,层层设置非典防治屏障,严防非典疫情发生。
  市旅游局设立重点防范区,要求宾馆、饭店、竹筏公司、车船公司要严格进行消毒,对来自周边地区的住宿人员进行严格的登记和观察,所有一线工作人员和服务人员必须做到“两熟知”(熟知非典的症状、特征和预防措施;熟知本旅游团队所到各地设立的非典病人和疑似病人留验站及医院的名称、地址和联系电话)、“两能够”(能够对非典症状做出大致判断和及时区分;能够及时履行报告制度,并搞好现场控制),确保沉着应对。

  
  武夷山:抗“非”同时练内功

  武夷山报5月9日讯  记者:金文莲

5月8日,记者在武夷山世遗保护二期工程的桂高公路、渡高公路建设现场看到,推土机、挖掘机轰鸣,200多名建设工人忙着挖路基、打路面,个个汗流浃背。而20多名拆迁小组工作人员已完成一期250多户的农户的动迁,完成拆迁任务的30%,整个世遗保护二期工程建设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这是武夷山为迎接“非典”过后旅游高峰的到来,大练内功的一个镜头。
  今年一季度,武夷山的旅游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共接待游客76.3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2亿元,同比增长15.52%和17.22%。到4月上旬,仍有不少专列驶入武夷山。然而由于受全国“非典”形势的影响,从4月中旬开始,到武夷山旅游的人数锐减,到4月底每日游客不足100人,而这之中不乏从疫区来的游客。为防止“非典”疫情传入武夷山,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建立了报告、体检、限制活动、跟踪监控和责任追究5项制度及配套的十项措施,严防死守,群防群控。
  为加快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抓住游客较少的有利时机,武夷山的各个涉旅部门一面防“非典”,一面练内功。武夷山景区在保持高度戒备,严格实行消毒制度,采取游客凭健康证方可进景区旅游等措施的情况下,加紧世遗保护二期工程建设,该工程总投资3亿元,分智能化管理、环保观光车使用、道路封闭三大块,目前已完成总投资的1.6亿元。从今年初开始,封闭道路的路面改造因无法全封闭,造成施工难度大、速度慢。因此,建设工人利用人少好施工,抢抓进度,道路建设全线铺开,使整个封闭管理建设的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景区的全体员工们则抓紧开展业务学习和培训,为景区今后发展出谋献策,同时就“非典”之后如何应对旅游高峰到来制定预案。竹筏公司则开展筏工讲解大赛,评选最佳讲解排工。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则针对游客少,施工方便,加紧区内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以使“非典”后给游客展现一个设施更加完善、商业更加繁荣的度假区。
  武夷山市旅游局采取果断应对“非典”措施,如对所有接待游客的经营场所进行消毒和通风;设立了应急中心、信息中心,公布联系电话;要求各旅游企业不组织跨区域旅游,不组织到疫情发生地旅游,不接待疫情发生地的旅游团队;抽调旅游监察大队、质监所、导游管理中心等10余名工作人员成立4个督查小组,专门进行防治“非典”的督查工作;充分发挥导游员协会、旅店业协会等群众团体的作用,通过发倡议、设信箱发传单等方式,加强与每个个体的联系和沟通,及时掌握动向等等。与此同时指导各酒店加强对员工的业务培训,鼓励各酒店提前装修改造,提高硬件设施档次,如武夷山庄加快四星级酒店申报步伐,美海大酒店对员工进行外语培训,宝岛大酒店则将原计划在下半年的装修改造计划提前。据悉,目前武夷山已有12家宾馆酒店进行装修改造,接待能力进一步提高。市卫生局、防疫站、药监局、工商、公安等部门都采取了果断有效的措施,严防“非典”,到5月8日止,武夷山尚未发现非典疫情。

  泰宁:实现工作重心转移

  供稿:福建省 三明市 泰宁县金湖管委会 刘锋

由于受“非典”影响,我县景区和旅游企业已基本处于停业或半停业状态,我县旅游业受到了巨大冲击。根据当前形势,金湖管委会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应对措施和今后工作重点,在严格落实国家、省、市旅游局提出防治“非典”应急方、案“三个不准”、“两熟知”、“两个能够”的基础上,实现工作重心转移,重点做好旅游基础性工作:一是抓好旅游项目工作。重点抓好8个旅游项目建设:古城开发、旅游培训中心大楼工程建设、甘露寺宗教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九龙潭景点开发建设、猫儿山二期步道建设、下坊生态停车场中巴区建设、地质公园项目建设、状元岩状元主题公园开发建设。二是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重点是加大百竹园旅游生态度假村、古城小巷里小区、金湖动物观赏园等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在今年内有较大突破。三是加快理顺古城管理体制。尽快拟定古城管理体制实施方案,提交县委常委会研究确定。四是启动“中国优秀旅游县”创建工作。尽快拟定创建实施方案、创建指挥部人员分工与职责方案,召开创建动员大会,着手创建基础工作,力争8月份通过省旅游局的初检和验收,成为我省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县”。五是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利用“非典”时期游客少的时机,举办好旅行社经理资格考试培训班、导游业务培训班、上清溪排工技能培训班、宾馆服务员技术等级考试培训班、金湖游船驾驶员技能培训班五个培训班,并争取在近期邀请一名旅游专家到我县授课,提高我县旅游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平。六是制定出台“非典”时期保护和扶持旅游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调研力度,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拟定具体可操作的、在我县职权范围内的保护和扶持旅游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方案,向旅游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并提交县委常委会研究确定。同时,积极向上级旅游等有关部门争取扶持政策和资金,保护和扶持我县旅游企业生存发展能力。七是认真落实好“非典”防治措施。按照国家、省、市旅游局和县防“非典”协调领导小组的要求,从“讲政治、讲稳定、讲大局、讲科学”的高度,严格落实“非典”防治措施,严防死守,确保不从旅游行业传入“非典”,确保大金湖旅游的形象。八是积极做好古城首届旅游文化节的前期工作。

宁化:季淡时节抓“内功”

  供稿:福建省 三明市 宁化县旅游局 温国雄

为减小“非典”的负面影响,宁化旅游行业主抓“内功”,优化区域旅游环境,邀请福建省旅游规划专家对《十五和2015年宁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石壁客家祖地总体规划》进行论证、审定。聘请福建省地质工程勘察设计院编制《天鹅洞群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开发旅游精品。有计划、分阶段实施溶洞灯光改造,建设调节水库、景区导引大门、地质博物馆,修建天鹅洞群风景区至清流拔口路段旅游公路,开发石壁客家祖地购物休闲娱乐中心、红军长征出发地锣鼓坪等。
  宁化各旅游企业亦加大了内部管理力度,全行业推行“两个规范”(规范管理、规范服务),力促“两个提升”(品牌提升、效益提升)。企业不断健全岗位责任制、考勤考核制、奖优惩劣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突出员工培训,开展知识竞赛、技能比武、经验交流等活动,提升员工整体素质;统一服务规范,公开服务承诺制,推行“诚信”服务。旅游、工商、物价等部门正确引导旅游个私经济规范经营,旅游商品、餐饮服务明码标价。在景区范围内引入竞争机制,评选“最佳”、“最差”导游员,同时定期开展文艺沙龙、庆祝员工生日等活动,活跃员工业余生活,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积极扶持宁化旺顺竹木旅游商品公司的发展,开发具有宁化地方特色的家用干鲜果品盘碟、文化用品、热垫、纸巾盒、茶几等“天鹅”牌系列竹木工艺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