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已入爽秋,妈祖故里湄洲岛海风习习,山色苍苍,潮声阵阵,令人心旷神怡。日前,我们乘着在黄金沙滩冲浪激起的游兴,兴致勃勃朝妈祖圣殿进发。
在妈祖圣殿右侧——湄洲妈祖古编钟乐队演出室,我们寻到了古音乐的“化境”,渐入美的崇高境界。
只见古编钟乐队演出室有听座200位左右,而台上第一排为古筝、排箫、横笛演奏者座位,第二排是琵琶琴、吹 演奏者。后排挂着65件铸有古代盔甲状青铜古编钟,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击钟者站在钟后,而只有击大钟者双手操着一根大棒站在钟前。台右边挂着近30件编磬古埙。右后边则是一只大挂鼓。演奏者是清一色妙龄少女。
聆听千古绝唱,品味悠悠楚风。
乐队首先为游客演奏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时发出的古编钟乐曲——《东方红》,然后是《晴雯歌》《西宫词》《茉莉花》等名曲。钟声震聋发聩、优美动人,特别是大钟的宏声,挂鼓的点击,尤感奋人心。每曲演奏都有青衣舞女伴舞,舞姿曼妙,凤眼含情,颔首微微,每次舞完曲终,台下掌声如潮。
笔者发现古编钟乐队人员只有十人左右,报幕的既能吹笛子,又能独唱,吹 的既能击鼓也可敲钟,可谓多才多艺。
据说,“一钟双音”的编钟在地下深藏了2000多年才被发掘。在古代,编钟已成为我国礼乐奏器,不仅用于祭祀、祈安、宴宾,而且用于育人、教学,今天它又与妈祖文化结缘,必将重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