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至11月1日,泉州市旅游局组织市旅游界88人的旅游推介大军,到杭州、上海、苏州、无锡、南京等华东五市开展旅游促销。
推介活动围绕“泉州十八景”评选和最近荣膺“国际花园城市”称号展开,全力打响4张泉州旅游“城市名片”,即: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路起点、世界宗教博物馆、中国著名侨乡。除举行推介会外,我市旅游界人士还与华东地区旅游同仁展开一系列座谈、研讨,探索旅游发展新路,初步达成旅游合作意向。
作为国务院颁布的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泉州市排名第九),旅游业被列为泉州市新兴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举凡泉州旅游资源不可谓不丰,来泉游客数量也相当可观,但以去年的旅游收入计算,平均每名游客在泉消费不足100元,扣除门票钱,旅游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几乎没有体现,旅游界人士谑称来泉游客是“屙泡尿就走”。
而这次走的五个城市,2002年的旅游收入均在100亿元以上,同一批入选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南京市达到200多亿元,是泉州市的3倍。在这些城市中,旅游已渗透到城建规划、立体交通、宗教文化等各领域。
在这些城市中我们也看到,旅游开发是否下功夫,所取得的效果有着明显差别。清河坊是杭州的“旅游文化一条街”,入晚,整条街灯火通明,特色商铺林立,古装的贩夫走卒穿梭其中,古意盎然的街市令人仿如置身明清年代,当你正留恋于泥人制作小摊,一位“更夫”“梆梆梆”地敲着竹筒由远而近。至于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这些旅游文化的集大观者,无不是旅游开发的成功典范。再看看泉州市后城旅游文化街,“旅游文化”则差了些。
“小玩意”透视“大手笔”
苏州是泉州旅游促销的第三站。结束苏州推介即将前往无锡时,车上随行的导游小唐惊呼:“行李架都快被你们购买的旅游纪念品挤满了”!
其实这次旅游促销团途经城市逗留的景点并不多,但游览之余,几乎每个人都要带走几件纪念品,大家实在经不起那些制作精美又有纪念意义的旅游纪念品的“诱惑”。
相形之下,来泉州却买不到富有泉州特色的纪念品,成为许多外地游客的遗憾。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开发力度,在我市各景区周边的,多是一些制作粗糙,毫无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这不能不说是旅游业的一大硬伤。
寻找区域互补新路
今年7月初,杭州市为主承办了名震全国旅游界的“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15+1高峰论坛”。此次论坛进一步加强了长三角旅游城市的区域联动力度。
这次泉州旅游推介,率团的是杭州的旅行社,但旅游车是上海的。据介绍,由于几个城市的旅行社联系极为密切,不仅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旅游资源共享,而且无形中扩大了一地旅游资源的对外影响力。
泉州市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景区分散,旅行社之间各自为政,景区“冷热不均”问题突出。不仅未能与兄弟城市开展旅游协作,连区域联动都无法做到,无形中削弱了泉州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在杭州的旅游推介中,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副主任崔凤军谈到,他对泉州旅游的印象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惠安女;二是泉州是著名侨乡。这多少让泉州的旅游界有些诧异:泉州留给外界竟然这么有限?
几家旅行社老总在接受采访时,更是坦诚地指出,以前率团到福建,只是把泉州作为一处中转站。听了泉州的推介后,才知道泉州原来这么美,今后会争取把泉州列为旅游目的地。
颜年安局长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次华东推介,看到了这些旅游大市的开发力度。泉州市将从旅行社的横向联系做起,争取在拓展华东旅游市场方面有所突破。然后,努力开展区域联动,发挥泉州独特的文化特色,争取在旅游业拓展中更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