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城为青山绿水所环抱,市民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都很愿意到山上、海边走走,呼吸新鲜空气,促进身心健康。因此,市内游、周边游也被冠以“生态旅游”的美名。每逢黄金周、双休日,市内游、周边游都很火爆,各个风景区游客量大幅度上升。但生态旅游的迅猛发展也影响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如何使我市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呢?晋安代表团的侯爱平等10名代表经过详细调查,向人代会提交了这一议案。
开发不当导致环境污染
生态旅游已扩展到福州市各个县(市)区,仅鼓山每周就接纳10万人次,闽侯、永泰、罗源、连江、平潭、晋安北峰等风景区双休日也都有大量游客前往。据了解,生态旅游的景点大多数分布在边远偏僻的乡村,如闽侯的旗山、十八重溪,晋安区北峰的日溪皇帝洞、寿山乡,永泰的青云山区,罗源的霍口等。生态旅游的迅猛发展给当地带来经济利益,但也已经对整个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有的地方刚开发旅游景点,环境污染现象就接踵而至。
侯爱平等代表调查发现,一些生态旅游区由于原先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对垃圾、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的投入相对不足,有的乡、村根本就没有投入,景区内连一些必备的排污水水道、垃圾箱等都严重缺乏。由于生活垃圾随意乱倒、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部分景区又不及时处理垃圾,以致散发恶臭。有的地方还把垃圾直接堆放在漂流景点的源头,造成严重污染。
许多生态旅游景点由于所在地乡村自身财力有限,一般是由外来的企业投资开发,旅游景点的开发和环境保护缺乏统一规划和监督机制。很多景点还没办理手续,就擅自伐木、打石、挖土、截流堵水、改变河道,严重破坏了森林、植被、生物、湿地等自然环境,造成山体滑坡、水土流失、蓄水量大幅度下降、瀑布逐渐消失等后果。
侯爱平等几名代表还反映,景点开发者眼里只有那些收费的楼堂馆所,对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极不重视。景区内缺少与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注意事项等宣传资料、广告宣传牌等,也没人管理。一些游客随意丢弃塑料袋、饮料瓶、易拉罐等不可降解的垃圾;一些游客在漂流、游泳、日光浴后,使用洗发精、沐浴液等化学洗涤剂,这些东西对山涧溪水、河流水质造成了很大污染。
生态旅游须“先保护,后治理”
侯爱平等代表认为,我市在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要做到环境保护优先。他们提出了几条对策。一是由市旅游局牵头,组织专家学者对各个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考察和论证,制定出生态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包括游客容量、旅游景点、线路、项目和环保措施等,要求各旅游项目的开发者根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做到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同步进行。
其次,各级政府在审批旅游项目开发时,必须明确要求开发商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防治生态污染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对出现的生态旅游污染要及时治理并严格审查开发商制定的环保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第三要建立健全景区环保制度与监督运行机制,大力提倡文明旅游,减少人为污染,明文禁止在景区内使用洗发精、沐浴液等化学洗涤剂及塑料头梳、牙刷等一次性用品。大力宣扬“把自己制造的垃圾带走”的环保观念,让游客把饮料瓶、果皮等垃圾装进塑料袋自己带下山,尽量减少对景区的污染,为大自然留下一片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