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关注厦门红砖古民居
新垵村保有最完整的古厝:庆寿堂
雕刻精美的屏风
极具艺术价值的神
市政协第十届厦门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将于明日召开,中国民主促进会厦门市委员会将在大会上对厦门红砖古民居提出保护性开发的提案。
作为厦门特色民居,红砖古民居一砖一瓦都承载着闽南民俗和文化,同时也体现着海峡两岸的文化传统,若能和闽南独有的南音、歌仔戏、博饼等传统文化综合开发,形成规模,不但可以创造厦门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新亮点,而且可以增强海内外同胞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两岸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极具对台工作价值。
但由于历史因素,传统民居散落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民居往往成为规划图上的“钉子”。而厦门古城风采无法与北京、西安等古都相比,如不加重视,红砖民居更容易被城市规划图所忽略。且现实中厦门红砖民居在与钢筋水泥的短兵相接中已败下阵来,作为闽南传统文化载体的这些古大厝亟需保护开发。
忠字堂
精美的老缸
早报调查——
走进古民居
短兵相接 古民居落败钢筋水泥
具有浓厚闽南特色的红砖民居,目前在台湾、泉州均只有少量,成片成规模的目前仅厦门尚存一些,而且基本上都集中在新垵村。
古民居的命运:被拆或被出租
6日下午,记者驱车前往新垵村寻访古民居。然而,穿过新阳工业区林立的厂房和灰尘弥漫的乡间道路,记者一路看到的多是钢筋水泥建筑,几乎难觅古民居的踪影。后来,在向导邱大昕的带领下,才在惠佐河岸边找到红砖古厝。
在新垵惠佐河岸边,有座红砖古厝名为“庆寿堂”,共有30多个房间,占地3亩左右,为清代辞官经商的邱得魏所建,是新垵村现存的200多座红砖古大厝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庆寿堂”的主人发展得很不错,也都搬进了在外面建设的楼房里。但现在的居住者邱朝阳却在不久后又搬回来古大厝了。作为古大厝的第五代主人,邱朝阳对自己不住新楼房反而搬进古屋一事的解释是,他放心不下古屋的安全,“实际上就是回来看门”,而且古屋环境比较清净,冬暖夏凉的感觉也很好。
然而,新垵村其他古民居就没有“庆寿堂”的“待遇”了,不少古厝则被主人当作出租用。据邱大昕称,前些年政府为发展经济征用土地后,新垵村的农田减少了,村里出现了不少剩余劳动力,于是大家就开始拆古屋重建新房,或者在古民居周围违章建房,然后出租给民工来过日子;有的家庭建不起新房子,就索性以较低的价格将古民居出租给民工。结果,不少古民居要么被拆掉,要么被破坏掉。
居民:欲行保护却无力
当然,一些村民也对古民居有一种保护意识,但自己却无力保护。新垵村西片210号是一座四进的红砖古民居,在这座古厝的第四进是上下两层的砖木楼,楼的前面有一些木柱子,柱子和楼体构成了二层的走廊。民居主人在二楼养了一些猫狗,但记者发现第二楼也只有猫狗敢站上面,人要是上去感觉楼都会支撑不住,因为二楼走廊以及柱子因年代久远已有腐朽和脱落的痕迹,亟等修缮。此屋的女主人告诉记者,该古厝有了近200年的历史,她们也想保护修缮,但修缮古屋所需要的资金不是他们普通村民所能承受的,而且保护修缮古厝也需要古建筑专业人士才行,因此他们也希望政府能够尽快采取一些保护措施。
新闻透视
红砖民居 是厦门的特色名片
厦门一些民俗历史文化方面的专业人士如是概叹:“走遍中国,难得看到这么漂亮、这么完整的古民居群落,新垵古大厝有讲不完的故事,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走出过许多名人
据了解,新垵的古大厝主人大多赫赫有名:如当年厦门万记行主人邱明昶、在越南经营橡胶发财的邱振祥、航海家邱忠波、为我国进入联合国奔走出力的邱汉平、实业家陈献猷、南侨诗宗邱菽园、作家马寒冰、辛亥时期领袖人物杨衢云等。
建筑艺术精妙绝伦
而从古大厝本身,也可以看出古代闽南的建筑风格、文化艺术的特点。前面所提到的“庆寿堂”门庭前有两个石鼓,材料用的是“青斗石”和“泉州白”,廊庑下铺的据说是从国外运来的地砖,厅堂上装饰着西洋镜和西洋钟,画屏上镌刻着古典诗词和警句,东西方文化艺术在这里和谐而美妙地交融在一起。尤其是那木雕,虽然色调因年代久远而有些灰暗,但依然掩饰不了它的精美绝仑。
村中的正顺宫雕龙画凤,占地13亩,气势非凡。正顺宫始建于元朝,供奉的是东晋淝水之战的谢安,传说他能保佑打胜仗、赚大钱,集战神、财神于一体。据说邱氏后人到了马来西亚后,依然供奉谢安,结果,在一场锡矿的争夺战中以少胜多。于是,他们在马来西亚的龙山潭也建了一座正顺宫。据了解,旅居海外的邱氏后裔,始终没有忘记故乡新垵,许多人在当地建设了和家乡一模一样的建筑,寄托思乡之情。
厦门有识之士指出,传统民居是城市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是城市的一张特色名片。红砖民居是厦门的特色民居,其一砖一瓦都承载着闽南民俗和文化,也体现着海峡两岸的文化传承。
屋角上的石狮
木雕
委员建议
救救古民居 引进资金或引入文化实体
民进厦门市委的有关人士认为,保护红砖民居,厦门可借鉴外地经验,引入民间资本。可优先鼓励民居主人进行商业开发,由传统文化艺术团体与民居主人共同经营或形成租赁关系,对于不愿意自行经营或租赁的,可以由政府牵线,让民营资本以购买或房屋置换形式获得民居所有权,从而可以根据开发意愿进行经营。
这位人士还提出,可使红砖民居成为传统文化的承载空间。政府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传统文化实体如南乐团、高甲戏剧团等等进入民居安家落户。
此外,还可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入文化经营集团、旅游集团等,在确保传统文化不受破坏的前提下,由该集团进行整体的文化经营规划,把民居群建设成为旅游集团的一个经营项目。
在民进厦门市委的调研报告当中,还提出了加强对传统文化景区的包装宣传,把红砖老城建设成厦门旅游新名片的建议。
>>>链接
红砖民居是福建四大民居之一,它分布于闽南、闽中的沿海县市和金门、台湾等地。福建省红砖民居的数量不断减少,成片、成村的红砖民居群落更是少见,难得的是在厦门海沧新垵村至今还保存着许多幢红砖民居。
新垵的这些古厝大多属于红砖民居,多以红砖为墙,红瓦为顶,花岗石为基座,辅以木石的透雕、漏雕、圆雕、浮雕图饰和精美绝伦的砖雕、木雕等特色工艺,具有鲜明的个性,是其他类别民居所没有的。此外,新红砖民居还配有高规格的木雕工艺和图饰艺术,最有艺术价值的则是精美绝伦的砖雕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