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山美 水美 人美——永春兴起茶文化热

来自:新华网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71

永春是我可爱的家乡。这里牛姆林幽,桃溪水长,留安塔高;这里东关桥古老,纸织画奇美,还有老醋佳酿;这里永春芦柑甘甜,岵山荔枝红艳,佛手水仙飘香。

俗言道:“高山云雾出好茶。”永春与安溪为邻,土壤、气候条件相近,是乌龙茶叶天然产地。永春开门见山,境内有大鹏、梦仙、双鱼、乐山、天马等诸多名山,山顶长年雾罩云绕,朝雾夕岚,泉甘土赤,极宜乌龙茶叶生产。至今,全县已开辟茶园7万亩,铁观音、永春佛手、闽南水仙等茶树良种率达98%,茶叶总产量3800吨。去年出口茶叶2000多吨,远销日本、东南亚、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茶叶旺,茶文化随之兴起热潮。行进在省道306线、305线永春境内路段上,举目可见两则巨型广告牌,绿绿茶园衬托出醒目的广告语“永春佛手甲天下,闽南水仙飘四海”和“佛手水仙美名扬,李白杜甫作茶诗”。有的广告牌上还书写着当年王兆国视察永春时的即兴诗作:“远山高山森林山,近山低山茶果山,溪边平地水稻田,林茂粮丰茶果香。”车子进入苏坑镇镇区,我们就进入了茶叶一条街。中国著名茶叶专家张天福题写的“永春佛手,香飘四海”墨迹,被制成精美的微型广告牌,沿街有序张挂,令人感到置身于浓烈的茶文化氛围之中。

在永春,不管是县城,还是乡下,茶厂茶店举目可见。走进茶厂茶店,既是品茶,也是品味茶文化。永春城关有间主营“永春佛手”的茶叶店,店主郑先生在店内张挂着一条幅,上书“香茗还须活水煎,清泉安得佛山巅。品敬未敢云居一,雀舌尝来忽慕仙。”原来,这是清朝康熙贡士李谢策咏永春狮峰佛手茶的茶诗。郑先生不仅能言明李谢策的诗意,还能说清永春佛手茶的来历。从前,安溪县骑虎寺有个和尚,天天以茶供佛。有一日他突发奇思:要是茶叶泡起来有佛手柑的香味,那该多好!于是,他把茶树的枝条嫁接在佛手柑上,经过精心栽培终获成功。这位和尚高兴之余,把这种茶取名为“佛手”,并传授给永春县狮峰岩寺的师弟,于是狮峰岩附近的茶农竞相引种。郑先生说,有客人光顾本店,品茶的同时,我都会给客人介绍李谢策的这首诗,令客人感受到永春茶文化跟安溪茶文化同样源远流长。

在永春东关茶厂,笔者高兴地看到这样一首诗:“水仙深居武夷山,嫁到永春成新家,神韵通灵俱特色,金奖殊荣传中华。”这是1995年永春“闽南水仙”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著名茶叶专家、福建农业大学教授詹梓金欣然赋诗赞誉永春“闽南水仙”。此诗既说明“闽南水仙”来自“闽北水仙”的引种历史,又盛赞“闽南水仙”的优异品质。永春人视之为墨宝,裱褙惠存,令墨香与茶香一并传扬。

当我们投入牛姆林生态旅游区怀抱时,康先生介绍说,2003年金秋时节,台湾著名诗人、学者余光中回到故里永春,在牛姆林“余光中原乡行联欢晚会”上,家乡人特意安排了茶艺表演和永春茶品尝。余光中先生品尝了芬香四溢的“永春佛手”茶后,赞叹之余,欣然挥毫题词“永春佛手茶,乌龙茶中极品”及“桃源山水秀,永春佛手香”,且为永春县茶艺表演队题赠“永春茶艺”条幅。牛姆林的这次盛会,有来自北京、南京、福建、台湾各地的知名文化人和新闻媒体工作者,大家品茶论文,真可谓是一次文化交流的盛会,而茶文化给这次盛会注入了丰富生动的内涵。

如今永春,茶香柑香橘香香风阵阵,山美水美人美美意重重,在这重重美意之中,茶文化已散发出浓烈的芳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