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武夷山挖出汉代宝玉(图)

来自:新华网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55

 

挖掘现场

玉制龙形带钩

破裂的玉环


      当一个洁白的玉带钩从黄土中被考古人员小心地捧出时,周围的人都惊讶了。福建博物院副院长杨琮告诉记者,这是古汉城遗址第一次发现玉制品,这个玉制的龙形带钩造型别致,小巧玲珑。龙身精雕细琢,纹饰精美,龙头右转呈钩状,在全国也十分罕见。目前,发现玉带钩的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新亭园墓葬区的发掘工作已经结束,包括玉带钩在内的文物已经由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保管,等待进一步研究。

    城村汉城的城市范围可能更大

    这次发现的汉代墓葬位于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西南面约2公里处的丘陵山冈上,是个罕见的四个并排在一起的家族墓葬,据了解,这在福建省尚属首次发现。墓葬是2001年6月发现的,2003年11月正式开始发掘。

    这四个墓葬基本都是长8米、宽4米,墓道长5米,每个墓葬相隔大约二三十米。两个墓葬朝西,两个墓葬朝东。墓主人的尸骸都已经腐烂,从其墓葬的规模和其中随葬品推测,墓主应该是个中上层的贵族或官吏。

    除此之外,考古人员经过现场勘测和对周边环境的考证,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他们埋在这里的目的是为了给更高级的贵族甚至是王室成员陪葬。据悉,这种“小贵族给大贵族陪葬”的方式在中原不鲜见,汉武帝墓葬周围就有很多官员的陪葬墓葬,但是这在福建却很少见,因此对于研究当时闽越国文化礼仪制度和丧葬制度是个难得的参考。而且这个墓葬位于原先发现的城村汉城遗址外围,它的发现扩大了原先认定的城村汉城的城市范围。

    玉带钩侥幸逃脱盗墓者的麻袋

    文物界向来有汉墓“十墓九空”的说法。这次发掘的四个墓葬也已被盗掘殆尽,玉带钩是盗墓者遗留下的“幸存者”。

    负责这次发掘工作的福建博物院副院长、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馆长杨琮向记者介绍说,墓葬内还剩下一些陶器和陶璧,大部分破碎了,估计是盗墓者踩踏造成的。玉带钩是在2号墓葬中的一个盗洞下发现的,在同个地点,还有一个直径10厘米左右的玉环已经断成两段。杨琮开玩笑地“分析”,这两件东西很可能是从盗墓者塞得满满当当的麻袋中漏出来的。

    玉带钩保存得十分完好,它约11厘米长,晶莹剔透,刻有精美的纹饰,而且所用的不是福建所产的玉。带钩是腰带上用于勾连的部件,能用玉来打制带钩,更说明其拥有者身份的显赫和家境的富裕。

    “这个玉带钩和玉环只是盗墓者不屑拿的东西,可以想见原先墓室里有多少珍贵的随葬品。”杨琮副院长感叹说。这除了说明墓主地位以外,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闽越国的富裕。这两件东西可以为研究当时丧葬制度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

    犀牛角反映对外贸易

    除了玉带钩和玉环之外,在墓葬中还出土了几个陶制的犀牛角模型。杨琮副院长向记者介绍说,犀牛角无法在墓葬中长久保留,因此都用仿制品随葬。在同时期的长沙国和南越国墓葬中都发现了犀牛角。当时中国已经找不到犀牛,只有南亚特别是印度一带才有。能以犀牛角随葬,说明死者生前用过这个。而这只有通过海外贸易才能得到,因此证明闽越国在当时就存在比较繁荣的对外贸易。

    图片由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提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