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闽台沟通的特殊纽带――清水祖师文化

来自:新华网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528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有清水祖师文化信仰者上亿人,仅台湾就有1000多万人;20多年来,清水岩已接待台胞10多万人次,是大陆吸引台胞最多最集中的地方之一。

千年古刹清水岩位于安溪县城西北16公里的蓬莱镇境内,地处闽南金三角(厦漳泉)开放区的结合部。距泉州约60公里,距厦门约80公里,距漳州约100公里。清水岩风景旅游区总面积11.1平方公里,主峰海拔767公尺。1985年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定为第二批省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被评为该年度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2003年被评为泉州十八景之一。

整个风景旅游区以清水岩寺为主体,融自然、宗教、园林以及娱乐设施为一体,区内奇峰耸秀、鸣泉清澈、古木参天,且长年云雾飘渺,仿若“人间天上”,故享有“蓬莱仙境”之美誉。经过千年的开发建设,清水岩积累了丰富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岩上遍布奇闻巧趣的景物和珍贵的文物史迹达80余处。蓬莱祖殿是清水岩寺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其“帝”字形外观构筑体式在全国寺庙之中独一无二。

清水佑民赢得民众

清水祖师原名陈荣祖,自幼落发为僧,法号普足,又称麻章上人,宋仁宗景四年(1044年)农历正月初六诞生于永春小岵乡,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农历五月十三日仙逝,享年六十五岁。

对清水祖师的崇拜,缘于祖师生前“营以种种方便”赢得民众信赖。据宋政和三年(1113年)陈浩然撰《清水祖师本传》载:祖师师事大静山明禅师具圆满觉,道成业就后,返回高泰山,“用其师之言,乃劝造桥梁数十,以渡往来。后移庵住麻章,为众请雨,如期皆应”。因而当时他虽结庵永春,但以其修桥便民、“请雨皆应”,已声闻在外,邻近县邑都知道有“麻章上人,道行精严,能感动天地”。故宋元丰六年(1083年)安溪大旱时,便有村民远请他移锡蓬莱祈雨。而此行“比请而至,雨即沾足”,进一步证明其“道行精严,能感动天地”,扩大了清水祖师的影响,巩固了他在信众心目中的位置。

其后他应蓬莱民众的请求,住锡蓬莱清水岩,营造岩宇,成为清水岩开山祖师。二十余年间,广造桥亭、多植林木、祷佛弭灾,足迹远及汀、漳,声名广披闽南。因祖师生前德高道深、多行善事,所以在其仙逝之后百姓感恩,崇奉为佛,刻木为像而祭拜他,香火旺盛。每逢病疫,乡人即恭抬佛像,求师祛除;每遇亢旱,乡邻以至府县官员,也必迎请佛像,祈雨驱灾。生而有功于人者,死必崇奉为神明。清水祖师已不再只是蓬莱的镇境佛、安溪县的主神,远近各地纷纷塑像立庙,分炉建寺,争相崇奉。明代以后,更加扩展,成为闽台以及东南亚各地人们所敬奉的神祗。

庄严国土利乐众生

祖师文化的内涵:祖师从人到神,通过不断的深造修炼,成为一代高僧。他的文化思想发端于佛教的文化思想,也就是佛教大乘精神的济世利人,即所谓“庄严国土,利乐众生”、“广施善行、济世利人”,从这个理念出发,在其行的实践中,逐步体现出祖师的文化思想,反映出祖师文化思想的特有属性和精神。

清水祖师一生以利物为本,济人为志。他自小热爱劳动,勤劳俭仆;采药炼丹,祈雨救灾,为民平难;修桥造路,无私奉献;驱魔斗鬼,见义勇为等等,这些义举善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这些也都表现在当地的岩志及民间传说中,而且地方官员将他的功绩均一一申乞保奏宋代皇帝屡加敕封。这便是敕赐他“昭应广惠慈济善利”大师八字纶音的由来,也是宋代皇帝对祖师一生法行的肯定和最高奖赏。

祖师文化的外延:祖师慈悲为怀、济世众生的佛家思想,不但得到广大人们的推崇与崇拜,也得到皇帝的褒封。这便是在祖师文化内涵加以引伸出来极其丰富的外延。这些外延涉及经济、政治、文学、艺术、教育、卫生、科技、宗教、民俗等许多相关的文化艺术。如在《清水岩志》中记载的十二个部分内容,就反映了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地方文化等多层次、多角度的内容和形式,足见祖师文化的外延包含广泛、丰富。

另外,清水岩从总体而言是以佛为主,但又渗透不少道教文化色彩,还有许多地方都有儒家“忠君爱国”的内容反映,可谓多教并存、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色,这也增加了清水祖师文化外延。

清水祖师信仰文化东渡至台湾,经过千年的分灵传播,清水祖师文化信仰影响范围愈益扩大,并随着飘洋过海的华侨、海员和外交使节等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信仰者遍布全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有清水祖师文化信仰者上亿人,仅台湾就有1000多万,世界各地分灵的清水祖师庙有数千座,分布在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在台湾岛上就有近500座,无论是在数量上,或是建筑气势上,均居于台湾各庙之前列。凡有华人特别是闽南人的地方就有清水祖师庙,就有清水祖师文化信仰者。清水祖师在国际上特别是在我国闽台地区和东南亚各国有着巨大而又广泛的影响,并作为一种民间信仰延续至今而形成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清水祖师文化。

优秀文化特殊纽带

清水祖师文化信仰在台湾的传播与闽南移民迁台是分不开的。特别是随着安溪移民先后渡台,清水祖师也被分灵到台湾,清水岩蓬莱祖殿也被他们奉为祖殿。

清水祖师在闽台的普遍崇奉,使他成为沟通福建和台湾的重要纽带之一。台胞关心清水岩,关心故土安溪,从明清以来台湾的清水祖师信徒,为了清水祖师的进香,不怕狂风巨浪,一批接一批返回安溪清水岩瞻仰祖师神像。近年来到安溪,到清水岩蓬莱祖殿谒拜祖师,寻根探源的台胞越来越多。

1980年以来,海峡两岸民间往来日益频繁,台湾同胞陆续回祖籍地寻根谒祖,到清水岩游览、进香。二十多年来,清水岩共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其中台胞10多万人次,是大陆上吸引台胞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清台、安台的民间交流交往日益密切。

应中国道教两岸交流协会的邀请,1999年3月29日至4月9日,清水岩风景旅游区管委会也组织了安溪县清水岩民间访问团入台访问,先后走访了台湾供奉清水祖师的台北县三峡镇的长福宫、高雄市左营区的清水宫等11个市县的18家庙宇,与各庙宇的理事会成员进行了认真广泛的座谈。

在两岸频繁的民间文化交流中,清水岩风景旅游区管委会突出清水祖师文化的桥梁功能,发挥祖殿董事会民间交流主体作用,不断拓宽对台交流通道。先后与台北三峡长福宫,宜兰县苏澳镇的宝山寺、高雄市仁武乡的福清宫等近1000家台湾大小宫庙开展联谊交流活动。随着香港澳门回归和“两门”、“两马”客运直航试点的实施和泉州地区对外经济的不断开放,清水岩对台民间文化交流和旅游合作前景广阔。由于清水祖师在两岸交流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备受各级领导重视,贾庆林、张克辉、罗豪才、张思卿、宋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亲临清水岩视察,对开发清水祖师文化资源,做好对台交流、交往工作都作了重要指示。

清水祖师虽说是佛道一类的宗教偶像,但他之所以为人所崇奉,是他生前对人民作出了不少的贡献,人民纪念他修桥筑路、为民祈雨、行医救人这三大功绩而逐渐把他转化为神,并逐步成为安溪乃至闽南、台湾及东南亚等地区主奉的神明,成为闽籍后裔寻根探源的依据,是属于闽南文化在台湾延续的一部分。可以说,清水祖师为沟通闽台人民、推动闽台的经济文化交流,进而推动福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因此,借助清水祖师在台湾所具有的较大宗教影响力这一基础,依托安溪的“血缘”和清水岩祖庙的“神缘”关系,加强安(溪)台(湾)的文化交流,进而推动经济发展等具有很大的潜力,大有文章可为。

采访手记

五月艳阳丽日天,驰名海内外的安溪清水岩即将举办清水祖师文化研讨会及清水岩登山活动。

这次活动不仅有重大的文化宗教意义,而且是沟通海峡两岸民族情结的一次盛会。为此,记者欣然采访了安溪蓬莱镇党委书记谢辉煌、镇长林文春、镇人大主席李龙菊、清水岩旅游区管委会主任张国怀、书记林良法,并综合他们的意见,编写此文以飨读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