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新时代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集成升华——访中共上海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曾峻教授

来自:解放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197
记者 王珍
  体系化、学理化推进
  记者:此次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从理论创新和发展的角度来说,这一思想的提出有何重要意义?
  曾峻: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本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创新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在两个层面持续推进。一是整体建构,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主要内容、核心要义、重大意义,形成一个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系统全面、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二是专题深化,也就是对若干领域的新理念新战略新要求系统集成,提出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一系列分领域思想的提出,表明党的创新理论是一个不断深化拓展、系统化的过程,有助于在各个方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实践上取得更大的成效。
  民心所向、水到渠成
  记者: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
  曾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是民心所向、水到渠成。曾几何时,思想文化领域问题突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网络舆论乱象丛生,意识形态安全面临巨大挑战。针对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政治责任和历史担当,就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怎样建设这样的文化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有力有效举措,实现了思想文化领域的拨乱反正,带来了思想文化生态的河清海晏。对此,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二十大有过全面总结。人民群众也真切地感受到这些年舆论导向、文化氛围、精神状态等方面的显著变化。主旋律昂扬,正能量充沛,精气神饱满,文化自信空前,大家认为,这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有的样子,这才是泱泱文化大国应有的样子。
  可以说,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集成升华,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同时也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体系。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文化建设一定能取得新成就。
  需要掌握哪些要点
  记者: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有哪些要点需要掌握?
  曾峻: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初步学习下来,可以概括为五个大的方面。一是首要政治任务,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是文化建设的主线,贯穿在文化工作各方面各环节。二是文化使命,就是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是文化建设的新方向、新追求。三是基本原则,即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四是重点内容,即“七个着力”。五是作用功能,就是要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这些都是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高度来看待文化建设的价值和功效的。
  记者:“七个着力”的要求,相互之间有何内在逻辑?
  曾峻:在“七个着力”中,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具体体现,处于管总、管全局的地位。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这五条强调的是国内文化工作的格局、任务和要求。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这一条强调的是对外传播,体现的是胸怀天下和中华文化的国际作为,以及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宏伟抱负。
  体现出哪些特点
  记者:作为理论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出哪些特点?
  曾峻:无论是从整体来看,还是从“七个着力”重点内容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都有几个突出特点。
  第一,时代性。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着眼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站在更高起点上思考和谋划宣传思想文化的新使命、新任务。
  第二,全局性。把文化放在党和国家事业的整体布局中来审视,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来对待,夯实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理想信念基础、价值理念基础、道德观念基础,促进硬实力与软实力协同发展、相得益彰。
  第三,兼容性。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同时,根植五千年中华文明,面向人类文明的有益资源,在结合、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塑造文化新形态。
  第四,实践性。既有政治、理论、原则上的要求,又有工作格局、内容、方式的部署,既有深邃、深刻的道理,又有科学、务实的方法,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