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杨浦公园提供良好栖息环境 猛禽夫妇“回家”

来自:解放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66
杨浦公园内的一对凤头鹰。李伟龙 摄
  记者 陈玺撼
  近期的杨浦公园发生了温馨一幕:去年5月在园内筑巢育雏的一对凤头鹰夫妇时隔3个季度又回到了杨浦公园,将曾经的爱巢装修一新后,有望再一次孕育后代。
  昨天下午,杨浦公园一段主干道上空已搭起数张绿色纱网。网下,背着长焦镜头的方保聚打开手机,兴奋地向记者展示他拍摄的凤头鹰照片:“你看现在停在枝头的这只,看它胸前的羽毛纹路,还有白褐相间的颜色,是不是去年拍到的那对凤头鹰的母鹰?简直一模一样!”
  像方保聚这样来寻鹰的市民游客有不少,记者注意到,在头顶纱网的“掩护”下,聚集的人群似乎未让凤头鹰感到困扰。今天在鸟巢附近闲逛的这只母鹰还主动飞到看得见下方人群的枝头,用充满好奇的眼神注视着大家。
  “去年8月后就几乎没见过它们,但今年3月8日、9日,一些拍花的市民游客无意间发现了它们,还拍到了它们捕食的影像资料。”杨浦区绿化管理事务中心管理指导科负责人裴蓓表示,“回娘家”的凤头鹰让大家既惊喜又感动。
  凤头鹰属于中型猛禽,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一般栖息于森林中,将巢筑在树冠处,性善隐藏、机警,常躲藏在树叶丛中隐蔽自己;冬日多栖于视野开阔的树杈上,猎捕为食。
  在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王放看来,凤头鹰有较强的领地意识,一般不会在主干道旁的树木上等人气旺盛的地方筑巢生育,但去年因疫情闭园的杨浦公园让凤头鹰误以为这是一片清静之地。“今年公园客流恢复正常后,它们还选择回归,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公园采取的措施获得了它们的认可。”王放表示。
  裴蓓说,去年发现凤头鹰后,野保部门建议以鸟巢为中心,将半径50米的圆形区域作为“隔离区”,这一招在共青森林公园、世纪公园等有凤头鹰稳定繁殖记录的公园使用过,比较成功。但杨浦公园的鸟巢离主干道过近,设置“隔离区”严重影响游客通行。最终,借鉴了一些动物园鸟类专类园设置纱网的做法,杨浦公园紧急采购了两张大尺寸纱网,绑在鸟巢下方的路灯和树干上,创造了一个收放灵活、成本低又有效的“障眼法”。
  记者从杨浦区绿化市容部门了解到,如果来参观凤头鹰的市民游客过多,将考虑在搭建纱网的基础上,增设一处隐蔽的观鸟空间。杨浦公园还将增强安保力量,引导市民游客在安全区域内观鸟,并在客流过于集中时进行疏导。
  许多市民给公园的做法点赞。在采访过程中,不时有市民来提醒工作人员,希望他们不要动鸟巢,不要惊扰凤头鹰一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