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洪俊杰 茅冠隽 刘雪妍
昨天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郭卫民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就经济发展、稳定就业及政协委员履职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据介绍,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将于3月4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3月11日下午闭幕,会期7天半。大会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议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列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其他有关报告;审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政治决议等决议和报告;选举产生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大会还将举办1场记者会、3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
把稳增长放在首要位置
中国经济未来走向备受世界关注。郭卫民在回答美国记者提问时表示,虽然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但我国在市场规模、产业体系、人力资源等方面具有雄厚基础,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2023年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把稳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委员们建议,要以实质性改革举措改善预期,提振信心,重点把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各项任务尽快落到实处;要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引导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小微企业和创新发展……
郭卫民说,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不断取得新进展,今后将继续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推动对外开放,“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积极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我国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快速恢复正常。“今后全国政协还会围绕新阶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聚焦补齐医疗卫生短板、防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等积极建言。”郭卫民表示,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超过3亿人次,接近2019年同期九成,“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迎接一个充满希望的美好春天”。
民营经济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关于当前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委员们提出的不少建议都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和采纳。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郭卫民介绍,近年来,全国政协将数字经济发展作为协商议政的重要议题,充分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积极助力数字经济发展。许多相关领域委员积极投身实践,致力于数字经济研究和应用,推动数字技术赋能高质量发展。
引导社会更加重视技能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我国仅高校毕业生预计就有1150多万人,面临较大就业压力。郭卫民说,全国政协对此十分关注,围绕稳定和促进就业开展大量工作,政协委员提交大量提案。
“随着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和稳经济各项举措的进一步落实,我国经济将持续恢复,将为稳就业提供坚实支撑。”郭卫民表示,我国各地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将为稳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要创新工作思路和办法,出台切实有效措施进行帮扶。”郭卫民说,要大力宣传引导社会更加重视技能的观念,创造人尽其才的空间,使人才的成长和流动与国家的发展、社会需求更加契合。
郭卫民还介绍,有委员认为企业稳就业才能稳,企业壮大就业才能壮大,所以一定要把现有的企业维护好、发展好。有委员指出,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在财政、税收、社保等方面的扶持和优惠力度,保持和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也有委员认为,应加强对快递、外卖、网约车等从业人员权益保障,积极推动和引导新就业形态的发展。
“就业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相关机构个人一起行动、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郭卫民表示。
接续奋斗做好政协工作
“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现有2169名,来自34个界别。其中,非中共委员占60.8%。56个民族都有委员。”郭卫民回答相关提问时介绍,委员代表性广泛,基本涵盖各领域、各方面。
此外,委员结构进一步优化,积极推荐在重大斗争、重大任务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分子作为委员,也统筹考虑民族、宗教,以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安排。
郭卫民介绍,在保留一定数量十三届委员基础上,十四届委员补充一批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委员素质较高,普遍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群众基础和社会形象较好。
“政协委员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郭卫民说,政协工作是一个“接力赛”,需要一届届政协委员接续奋斗,现在接力棒传到了新一届委员的手上。“我们相信,新一届委员一定能够珍惜政协委员荣誉,积极履职尽责,把政协工作做得更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