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一站一区间”直通西岑科创中心 17号线西延伸段主跨180米跨拦路港桥将开启桥面浇筑

来自:解放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70
记者 束涵
  日前,在淀山湖拦路港西侧、沪渝高速南侧的17号线西延伸项目工地上,一座矮塔斜拉桥初见雏形。
  在规划之初,17号线西延伸就引发外界诸多关注。它从既有东方绿舟站延伸至西岑站,全长约6.6公里,仅有一站一区间,却承载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建成后,它将为华为研发基地、西岑科创中心提供极大的交通便利,支撑新城发展和城市内部交通系统,在有效地带动社会投资的同时,进一步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180米主跨创国内纪录
  “作为项目关键节点,跨拦路港桥的合龙,决定了整条线路的通车进度。”17号线西延伸项目经理刘小建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两座方形的桥墩矗立在河道两侧,中铁十一局的工人们在空间有限的桥墩上,一圈一圈地进行矮塔钢筋绑扎作业。挂篮作业准备工作也在同步进行,大型设备安装在桥墩之上,进度条已拉至70%,过几天就将开启桥面浇筑。
  跨河造桥通地铁,在上海并不少见。跨拦路港桥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国内轨道交通工程跨度最大的矮塔斜拉桥,主跨达到180米。这一纪录的产生,源于建设生态一体化的理念。
  拦路港地处青浦区二级水源保护区,且是三级航道。在规划设计阶段,就明确了不在河中设墩的原则,并且还要满足河道规划的蓝线要求,由此造就了大桥180米的主跨跨度。
  与示范区线“无缝”换乘
  17号线西延伸的设计方案,在开工后曾有过一次大变动。彼时,市域铁路上海示范区线选线专项规划获批,线路上的西岑站与17号线西延伸西岑站紧紧相邻,仅4米之隔。相关方面即建议,两个站点进行一体化设计,实现建筑景观与环境的和谐与统一。
  这一动作,涉及车站的“五脏六腑”。原先独立的两个站点合并为大空间,4米过道设置为换乘通道,站点外立面统一采用钢结构造型。内部施工要动的“手术”难度更大,原本的通风、排水等设计均相应改变,比如当示范区线的客流接入,站外非机动车位需求量增长,停车空间要进一步扩大;市域铁路与地铁属于两个票务系统,要充分考虑到两者的对接,实现“无缝”换乘等。
  “两个站点不能同期施工,必须充分结合各自的工况,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现场相关负责人施政告诉记者,17号线西延伸是上海地铁首个应用设计、勘察和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EPC)的项目,全新的管理模式,疏解了一体化设计的“堵点”。
  如今,紧邻西岑站的华为研发基地正拔地而起,与全力建设中的跨拦路港桥遥遥相对。高耸的建筑,显示出轨道交通与区域发展相辅相成的重要作用,也预示着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美好未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