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台进一步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政策,远赴云贵川等省开展专项招工,组织工人免费乘坐包机包车包专列返岗……节后开工以来,我省各地各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促用工行动,化解企业年后用工难题。
用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工人就位快数量足,工厂就能全力生产;工人素质高能力强,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能大大提高。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后,企业订单普遍增长,导致节后用工难问题凸显。各地各部门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对我省经济发展实现“开门稳”“开门红”将起到很好作用。
节后用工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将慢慢缓解。但客观来看,受年轻人就业观改变等因素的影响,招工难问题还将长期存在。比如,目前我国蓝领群体普遍存在“技能短缺”现象,而许多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年轻人更喜欢时间自由、环境自由的工作,进工厂的意愿不强。这些现实问题表明,企业用工难的问题无法短期内根治,相关部门还需持续发力,不断创新服务方式。
化解用工难,贵在增强服务温度。一线工人远离家乡务工,难免遇到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困难。正视这些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就能赢得他们的认可。比如,前不久我省组织238名云南返岗务工人员免费乘坐包机抵达福州,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从心理学的角度考量,人们选择就业地时,会有恋旧心理。如果在某个地方工作生活过一段时间,只要没遇到特殊变故,以后就业就很有可能重返“第二故乡”。这就提醒相关部门,服务外来务工人员,重在平时。比如,为工人提供疗休养、节日慰问、困难帮扶、医疗互助、子女托管等服务,可以大大提升他们的归属感和获得感。
化解用工难,莫忘完善服务广度。在不同阶段和不同行业,用工难问题也会因外界因素变化而变化。例如,受疫情影响,旅游业用工需求急剧萎缩。但旅游业复苏后,现在又出现了巨大的需求缺口。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四大经济”,相关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解决类似的问题,既要见招拆招,又要未雨绸缪。这方面,福州的做法值得借鉴。2020年以来,福州面向前来求职、创业和实习、见习的外地生源全日制高校毕业生,提供近4000个免费住宿床位,相当大程度满足了刚毕业大学生的需求。2021年,福州市又在全国率先推出面向所有高校毕业生的“一次性生活补贴”政策,同样受到广泛好评。正是因为不断推出各种服务措施,福州才会在2021年、2022年蝉联“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荣誉。
莫道春光早,更有早行人。全力拼经济,必须促用工。期待各地各部门再接再厉,努力推出更多有温度有力度的举措,让更多务工人员纷至沓来、宾至如归。(黄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