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配足力量,医疗服务细化再细化 上海医疗机构“加固”缓冲区域、分诊更精细,互联网医院迎就诊高峰

来自:解放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29


  记者 黄杨子 侍佳妮 顾泳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出台“新十条”后,上海稳中求进、落实落细,要求医疗机构划分核酸阴性、阳性诊疗区域,分别接诊相应的患者。优化调整措施一出,多家医疗机构快速梳理完善就诊流程,同时强化互联网医院,力求为市民在疫情期间提供更及时服务。记者近两日走访多家医疗机构现场发现:不少医院门诊、急诊“加固”缓冲区域,划分更为精细化,确保配足医疗力量,提升门急诊接诊能力。
  就诊分区逐步细化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号门旁边,白色板房外墙贴着硕大“急诊入口”标识,旁边小窗口是“急诊就诊核酸采样”。
  “我们在急诊大楼外设置了板房搭建的急诊缓冲区,按照分级救治标准进行评估”。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介绍,如属于危重症的1级和2级急诊患者,无论是否有核酸检测证明,都以抢救为第一准则。如无48小时内报告,进入缓冲区,同步完成快检快筛;如评估为3级和4级的普通急诊患者,无48小时内报告则进入发热门诊就诊。
  瑞金医院在门诊、住院大楼都完成分区设置。门诊患者到院后如无48小时内报告,将在入口处进行抗原检测;对于肿瘤、血透等特殊患者人群,诊间设置缓冲区,通过物理隔断保证感染和未感染患者的正常治疗。
  陈尔真表示,“目前新政落地时间尚短,医院正在动态调整完善相关措施,如重症ICU病区数量等。守好医院大门的第一关,仍离不开发热门诊的标准建设和筛查工作”。
  同时,他呼吁广大市民,“如慢性病、常见病的患者人群,尽量使用互联网医院平台完成配药,门诊聚集仍有一定感染风险。”据悉,近两日瑞金医院互联网医院平台就诊量创下新高,昨天截至14时30分,就诊数据已达4191人次。
  急诊流程分类管理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庄育刚介绍目前十院急诊进行三区划分,分别对应三类人群:一是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病人,可按既往急诊流程正常就诊;二是需急救的新冠阳性病人;三是没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结果的病人。此外,急诊包括急救和平诊两条线,还需要进行分类细化管理。
  记者走访发现,急诊门外为阳性病人建立了“小方舱”,具有标准负压设施,病房之间也相互隔断。这个“小方舱”因为边上有樱花树而被昵称为“樱花舱”。
  如果前来就诊的病人没有核酸阴性证明,可以在缓冲区现场做抗原检测、快速核酸检测,“保证病人张一次嘴就行,减少摘下口罩的时间”。对于此类病人,若需要紧急抢救,立即进入专门设立的低负压区救治;若不需要紧急抢救,完成初诊后可进入缓冲等待区,根据检测结果后再次分流。
  十院急诊仍要求入内人员扫场所码,并保留闸机式数字哨兵。“这是为了保护院内脆弱人群,毕竟前来急诊就医的不少人健康受损、自身免疫力下降。大部分的就诊人员都能够理解并配合。”庄育刚表示。
  确保生命救治不停歇
  作为呵护最柔软群体的地方,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自疫情以来,根据风险等级,进入不同区域有不同核酸时间要求:进入门诊区域,需要提供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进入住院区域需要48小时两次核酸阴性证明(须一次间隔24小时)。特殊时期,为确保生命救治的通道顺畅,医院专门列出隔离区域开展治疗,同时开辟物理隔离的手术室、病床区,以备紧急时刻接收阳性患者所需。
  记者在住院区域发现:院方特意留出“孕妇专用通道”,尽可能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便利。优化调整防疫措施后,通道再度细化了服务:一旦孕妇查出阳性,将被引导至隔离区域开展进一步治疗。据悉,目前妇产科医院还在建设完善孕产妇发热诊室,以更好应对特殊时期准妈妈们的需求。
  作为定点收治医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8日已新增互联网医院新冠门诊服务,开诊专家是抗疫三年来坚守一线岗位的骨干专家。据悉,咨询门诊主要提供关于新冠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临床表现、诊疗手段等新冠医疗问题的答疑解惑,根据咨询人员的症状、医嘱、化验单等提供居家隔离健康指导,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具相应的用药处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