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沪上高校开展多种形式“四史”教育

来自:解放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671

  “最近有两个词很火,叫‘前浪’与‘后浪’,很多人都笑称‘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我非常不赞同这句话。我认为‘前浪’指引了‘后浪’精神方向,正是因为有了‘前浪’的付出,才有了‘后浪’的产生,‘后浪’可以从‘前浪’身上学习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这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旅游管理2019级学生谭思奥,参加思政课实践教学“追寻家乡红色记忆”后,在实践报告中写下的一段话。

  这是沪上高校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中的一个案例。追寻家乡红色记忆、聆听党的诞生地讲座、实地走访红色纪念馆……申城高校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四史”学习,使大学生的“四史”学习教育达到入耳、入脑、入心。

  “四史”教育走进思政课堂

  疫情之下,如何进行思政课的社会实践教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老师结合“四史”教育,让大学生调研家乡的红色纪念地、英雄人物事迹等,了解家乡的红色文化。

  全校共有1200多名学生参加了“追寻家乡红色记忆”实践课教学,分别走访了全国各地近千处红色纪念地与英雄人物,撰写出众多感人至深的实践报告。旅游管理2019级同学调研的是红25军长征出发地——河南省商城县,写出感悟:“经过这几周的实地考察,我对于家乡的历史和发展历程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财管2019级张洛源同学调研了家乡乐清的中共乐清支部成立旧址,他在实践感悟中写道:“我了解了这片土地曾经历过的故事,记住了一个个家乡英雄的名字,这段历史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学校还采用多种方式将“四史”融进思政课课堂,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红色育人课堂”在线直播课,利用线上、线下多种载体,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与感染力。

  鲜活丰富“四史”融入日常

  “要想学好‘四史’,首先要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原因?”在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的“四史”主题学习讲座上,40多名师生在现场聆听了上海交通大学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主任陈挥教授的讲座。除此之外,近300名师生通过网络在线上同步聆听讲座。

  陈教授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从有科学理论引领、有远大理想追求、有严明纪律规矩等5个方面为大家解读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精神。现场聆听讲座的陈同学表示,正是依靠诸多优秀特质,中国共产党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讲座采取了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讲座现场+直播学习方式,借此把鲜活丰富的“四史”内容融入大家日常生活中去,引导广大青年教师和学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走近“韬奋”回溯红色基因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简称“上海版专”)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所出版印刷类学校,不仅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也与邹韬奋先生创办的生活书店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

  最近,上海版专与上海韬奋纪念馆举行中心组联组学习,聚焦“红色出版家、红色出版史与韬奋精神”主题进行集中参观和学习研讨。“前辈们在当时外部环境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坚持出版革命刊物,这种对革命忠贞不渝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这种红色基因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传承发扬韬奋精神的途径之一,就是要真诚地关心青年人的所思所想。”研讨会上,大家纷纷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

  联组学习,不仅为馆校双方加强学习交流搭建了平台,也为今后更加紧密合作打开了思路、拓展了渠道。据悉,双方将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以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的建设为契机,建立合作育人长效机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