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联防联控加信息化手段三年整治群租房两万多套 张江镇“拔点工程”拔掉群租乱象

来自:解放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644

  浦东新区张江镇被称为张江科学城的后花园,这里是许多科学城从业人员的居住地。因为居住需求量巨大,长期来张江镇深受群租困扰,部分动迁小区群租率甚至超过80%,活跃在张江从事房屋出租的“二房东”一度高达2000多人。三年前,张江镇启动了一场针对群租乱象的“拔点工程”,利用联防联控机制以及信息化手段清理群租户。目前,张江全镇89个小区的群租现象全部得到了治理,共整治群租房两万多套,“科学城后花园”变得更加和谐有序。

  昨天,上海市城管执法局在张江镇召开全市群租治理现场推进会,希望以房屋管理类行政处罚事项划转为契机,在全市总结推广张江镇群租治理工作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今后“张江模式”有望在更多地方开花结果。

  群租带来很多不和谐因素

  走进张江镇申城花苑二期小区,这里的居民都对现在的居住环境非常满意。然而三年前,这里可是怨声载道,是远近闻名的“难搞”小区。

  “居民大多是原孙桥地区的农民,因为商飞公司建设,2016年被动迁安置到现在这个小区。当时,整个小区500套房,有200多套用于群租,房屋私自改造,人员混杂混居现象突出,老百姓意见非常大。”张江镇孙耀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德华说,群租给小区带来很多不和谐因素,“群租现象最泛滥时,一套三室两厅的房间能被‘二房东’分割成六、七个单间,住上十几个人。那时,小区住户人数庞杂,每天上下班高峰,出入口经常出现车辆拥堵,很多居民抱怨陌生人越来越多,停车位越来越难找。”

  住在申城花苑21号楼的张玉兰阿姨曾是群租的直接受害者。“当时,我们家楼上就是一个群租房,他们把饭厅都改造成卧室,还铺装了管道,安装了马桶。每天我们吃饭,时常伴着抽水马桶的声音。有时管道漏水,楼上的生活污水就直接滴到我们家餐厅,太恶心了。”

  群租泛滥导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治安隐患。陈德华说,有一阵子,小区电瓶车失窃率居高不下,有些人家一个月内连续被盗好几辆电瓶车,搞得人心惶惶。

  如今,这些现象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转。曾经的200多套群租房全部按规定进行了整改。前不久,申城花苑二期小区每一个楼栋都张贴了“出租房屋信息一览表”,上面白色标志着自住用房,绿色标志着合规出租,红色则标志着有群租嫌疑,随时会被整治清理。“我们希望通过公示,让居民自我监督,也告知租客不要去租赁有风险的房屋,在源头上杜绝群租。”

  开创“拔点式”治理新模式

  群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有着一定的经济土壤。张江镇群租治理办公室主任姚剑彬曾深入调研过张江镇的群租现象,他发现,凡是群租问题突出的小区,房屋租金短时间内都曾出现过“暴涨”。“几年前,张江镇一套两室一厅的房间租金只有七八百元,如今一下子上涨到了三四千元,暴利吸引了许多‘二房东’前来淘金,这也是张江群租屡禁不止的原因。”

  群租难治还难在它很难被发现。现代城市小区很多已不是熟人社会,门一关就是一个独立的小天地。小区里,到底哪些是群租户,很多人即使住在对门,也未必清楚,这给执法带来很大难度。“过去,治理群租都是靠被动发现,有邻居投诉,或发生治安问题,我们才会上门查证,随后做出整治决定。”姚剑彬发现,这样的做法如同猫捉老鼠,不能根治群租。

  2017年开始,张江镇抽调城管、公安、房办等部门骨干,整合社区力量组成镇群租办,推动信息资源同享、执法行动同步、管理职责同担。“我们放弃了全面开花策略,转而以小区为单位逐一拔点。”姚剑彬说,一旦群租治理队进驻某个小区,将会按“三步走”来推进群租治理:第一步是小区全覆盖巡查,实行每户进门检查,对不符合规定的租赁方发放《限期整改告知单》,督促落实整改责任;第二步现场核查,对拒不整改的单位和个人发放《群租整治告知单》,明确整改点位;第三步,再次核查拒不落实整改措施的,依法强制整改,恢复原房。

  “每一步,我们都会拍摄视频证据,对每个违法点进行取证,对每个整治项目进行全程记录。”在张江镇群租治理办公室,全镇89个小区都有独立档案,这里存储着每一户群租房的基本信息、整治进展、出租合同以及视频档案。三年来,张江镇共整治了20084套群租房,每一户的资料都详尽地保存在“一户一档一视频”中。“所有过程公开透明,所有群租整治都采取同一个标准,这样就能获得居民认可,取得最大的合力。”

  多管齐下防群租现象返潮

  返潮曾是群租治理中最大的顽疾。如何让辛苦取得的战果长久保留,张江镇也想了许多办法。

  提高违法成本是非常有效的一条经验。张江镇城管中队中队长李涛说,在长期与群租现象斗争的过程中,队员们发现一个现象,大部分群租房都需要提高地坪,“这是因为,房东们要把客厅、阳台等改造成房间,就必须抬高原有地坪,然后在其中铺设管道。如果在整治过程中,仅仅是敲掉一些隔板,或者拿掉一个马桶,那很快就会返潮。打蛇打七寸,整治群租也必须打到痛点上。”因此在张江镇,治理群租房时,把地坪彻底清除是个硬性规定,“重新抬高地坪要投入一笔不小的资金,这样就给房东二次违法设置了高门槛。”

  如何去监督那些治理好的房屋,城管队员们还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现在不需要入房,老练的队员在屋外就能基本判断一间房有没有被用作群租。“比如,群租房一般都会有一个过道,过道上会安装感应灯,队员在门外透过猫眼观察,一敲门过道感应灯亮起来,则群租的可能性很大。又如,通过观察空调挂机的位置,一般人家很少在厨房安装空调,而群租为了将厨房改造成房间,往往会这么做。还有队员也会在户外观察南北阳台,如果阳台全部贴黑遮蔽了,那也是改造成房间使用的一种信号。”李涛笑称,越是熟悉群租现象,城管队员们越是像有经验的“侦探”,“现在不用进屋,我们只要在外观察,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

  大数据分析监控也成为有力帮手。在每户出租房的资料里,涵盖了房屋租赁合同等信息,通过大数据对比,那些租金明显高于市场价格的房屋就会进入城管队员们的视线。“租金明显过高,‘二房东’只能通过最大程度分割房间来实现盈利,因此这样的房屋有很大的群租风险。”另外,大数据还能实时监控那些即将合约到期的房屋,因为这些房屋是“二房东”们眼中的“猎物”,当然也是城市管理者重点关注的对象。

  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大力推广“张江模式”,打响群租治理“阻击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