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举行第十四场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18日,福建省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第十四场新闻发布会举行。省数字办、省卫健委、省医保局、省通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围绕我省运用信息技术服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秩序恢复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互联网、大数据“抗疫”亮点多
记者从18日举行的福建省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第十四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互联网、大数据在服务我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秩序恢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省发改委、数字办会同有关单位和部门,全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服务疫情防控、复产复工等,凸显九大亮点。”省数字办主任陈荣辉介绍说。
亮点一:开展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重点疫区入闽人员。
亮点二:研发生成全国首个省级“健康码”。2月14日开发上线的“八闽健康码”,在全国率先实现国家相关疫情数据库和我省基础数据库信息融合应用,实现“实名认领、动态管理、跨域互认、全省通用”。目前已在线制码超过700万,亮码通行超过3000万人次。
亮点三:开发上线“福建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便民服务平台”。平台推出9个省直部门33项便民服务,汇聚权威信息,累计服务超过370万人次。通信运营商每天免费为在闽公众、入闽人员发送疫情防控提示信息,累计发送公益短信超过50亿条次。
亮点四:开发上线“福建省复工复产与经济运行大数据监测分析平台”。平台汇聚交通物流、电力、电信、税务、金融、统计等14个部门167个监测指标数据,形成动态分析报告。基于全省企业参保职工户籍信息大数据,精准分析我省各地企业外省户籍员工主要分布情况,为各地和重点企业开展“点对点”接员工返岗复工提供大数据参考。
亮点五:开发上线“惠企政策‘掌上知’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财政扶持、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稳定就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最新政策发布、精确解读、智能匹配、申报辅导,推动政策更快更好落地生效。
亮点六: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推行线上审批和服务。推行“无接触”式便民服务,出台网上办事具体措施,减少群众跑动和人员聚集。同时,在省网上办事大厅和闽政通App同步开设专区,新增“免费邮寄办”服务事项11507项、“结果网上获取”服务事项12213项、“容缺办理”服务事项3633项。已累计受理网办件超过8.1万件,办结6.1万件,其中免费邮办件18942件。“福建省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公共服务平台”全流程“一网通办”。通过增质扩容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助力各地开设“空中课堂”。
亮点七:全面加强政务网络运行维护,保障疫情防控指挥调度。加强视频会议、大数据平台、政务网络、电子政务云平台等系统和省指挥部视频STN专线巡检,确保各类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疫情发生以来累计保障省委、省政府、省直部门视频会议84场次、视频连线调度指挥19场次、地市视频会议151场次。
亮点八:开展各类线上服务,大力发展线上经济。福州、莆田等地开展“线上招商”“线上洽谈”“线上签约”;泉州举办“中国(泉州)线上商品展销会”,推广石狮市场采购贸易模式。我省企业也纷纷开发新产品新服务助力疫情防控,其中,锐捷网络推出“发热门诊云办公”远程诊疗、“升腾威讯桌面云”远程办公等线上产品,美亚柏科推出“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监测平台”。2月份全省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用电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1.7%。
亮点九:积极筹划数字经济“新基建”项目。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我省出台进一步支持5G网络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18条措施。省级数字经济项目库已遴选入库1695个项目,总投资1.32万亿元。福州软件园、厦门软件园、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人员“热力图”热度已达到去年同期水平。(记者 王永珍)
我省已结算新冠肺炎医疗费用894.94万元
记者从1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疫情发生以来,我省加强医保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保障患者及时有效救治。截至16日,已结算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535人次,医疗总费用894.94万元,全省有337万参保人员申领了医保电子凭证,在全国位居前列。
据省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梁步腾介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我省对临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诊疗方案内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增加4条结算编码,确保应报尽报;针对疫情期间参保手续尚未办结、未领取社保卡或未随身携带社保卡的患者,临时启用医疗费用脱卡结算;实行“一站式”结算,确保参保患者享受特殊报销待遇。
同时,大力推行“网上办”“掌上办”“电话办”等非接触办理方式,推出异地就医备案、医保转移接续、生育产前登记、报销进度查询等线上服务,疫情发生以来,仅省本级就为参保人员办理业务2729笔,其中线上办理2291笔,“不见面”服务率达83.95%。
疫情期间,我省推广医保电子凭证扫码购药,支持全省4792家定点零售药店医保电子凭证扫码购药,1—2月,全省有21.56万参保人员使用医保电子凭证进行药店购药结算,结算交易35.90万次,金额3163.04万元。
目前,福建省级机关互联网医院已经实现医保电子凭证互联网结算,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也将在本周内开通,并逐步推广到我省其他互联网医院。(记者 储白珊)
“八闽健康码”将实现“一部手机全省就医”
记者从1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将深化拓展“八闽健康码”在看病、购药等健康医疗领域的应用,实现“一部手机全省就医”。
省数字办主任陈荣辉表示,我省将依托闽政通App平台,在现有“八闽健康码”基础上,统筹公安部电子身份证、国家卫健委电子健康卡、国家医保电子凭证等技术标准,整合省卫健委、医保局相关数据和应用服务资源,升级建设八闽健康码信息系统,实现身份识别、健康信息关联和医疗费用结算等功能;由闽政通App平台开发统一的就诊、购药结算应用软件模块,以小程序入驻方式对接医疗机构,直接嵌入医疗机构各业务环节;全面推进各级医疗机构信息系统适应性改造,在280个县级以上医院和1100个乡镇卫生院、16000个村卫生所全面布设扫码机具。
“八闽健康码”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个人端大数据支撑实时制码,全国唯一采用后台大数据在线自动比对核验,个人无需申报任何资料,杜绝“填表抗疫”;二是管理端一键扫码便捷高效,工作人员无需配备专用扫码枪,仅需一部装有闽政通App的手机,即可快速完成扫码验证,后台自动生成管理报表,实时进行可视化分析展示,便捷高效;三是后台数据安全可信,“八闽健康码”身份认证由福建省社会用户实名认证和授权平台提供,后台核验数据来自于国家疫情数据库和我省基础数据库,确保数据安全可信,有效保护个人信息。(记者 王永珍)
信息通信业强化公共服务保障
记者从1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信息通信业全力做好应急通信保障、拓展升级电信服务,为疫情防控提供多项通信公共服务支撑。
省通信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强介绍,全行业全力支撑党政军机关、卫生医疗等部门及交通枢纽通信畅通,为隔离区、战“疫”医院等重保单位快速开通应急专线、电话服务,密切关注复工复产涉及国计民生的省、市重点项目和医疗、教育等系统通信网络运行情况,及时做好宽带网络优化升级,全行业累计保障重要专线3877条,出动应急保障人员3.3万人次,应急通信车辆8632辆次。
针对疫情防控期间群众在居家办公、学习、联络等方面对网络有更强的需求,我省通信行业全力保障“通信不阻断”,累计提供暂缓停机服务1094.8万人次、紧急开机服务51.89万人次。加强疫情防控公益短信宣传,截至3月17日24时,全行业累计发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公益短信逾50亿条次。(记者 李珂)
新增三条渠道服务海外乡亲
记者从1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针对本次疫情防治工作,我省依托“福建12320热线公众服务平台”,紧急上线“新冠肺炎防控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疫情申报、防控知识、疫情地图、定点门诊查询、智能问诊等服务。平台还接入全省已批复上线的10家互联网医院及福州市、漳州市互联网医疗服务子平台,可为公众及时提供医疗健康在线咨询以及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服务。截至目前,该平台已经累计访问流量达5798人次。
据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陈厚銮介绍,随着海外新冠肺炎疫情的加剧,我省近日又新增三条渠道服务海外乡亲。一是针对海外疫情日趋严峻及侨胞面临的就医咨询困难问题,紧急开通了侨胞专属的12320咨询绿色通道。二是联手组建了侨胞医疗咨询微信群,为海外乡亲提供在线咨询服务。三是依托该微信公众号,开发“闽侨健康网”,将于近日上线。届时,海外的闽籍侨胞也可通过微信搜索“福建省卫健委”公众号直接进入“闽侨健康网”进行在线医疗咨询。(记者 储白珊)
我省加快推进5G建设
记者从1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正积极加快推进5G发展。以5G建设为重点,我省大力推进实施重大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工程包,至2025年,全省5G网络建设累计计划投资210多亿元。
省通信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强介绍,目前,各设区市均已启动5G站址规划编制,铁塔公司完成了全省3.8万个场景存量站址资源摸查,为做好5G规划、加快5G建设做好准备。
同时,优化完善5G网络建设计划,加快建设,确保年底前全省建成5G基站2万个,实现县级以上、重点乡镇5G覆盖;到2021年底,全省建成5G基站4万个;到2022年底,全省建成5G基站8万个。以5G建设为重点,推进实施重大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工程包,今年计划投资100亿元(其中5G投资43.7亿元);2021—2022年初步计划投资183亿元(其中5G投资81.2亿元);2023—2025年初步计划投资254亿元(其中5G投资86.6亿元)。
何强介绍,该局正着力推动5G网络建设和应用发展同频并进,深化带动,5G+4K/8K高清直播、5G+车联网、5G+智慧医疗、5G+应急救援、5G+工业制造等一批创新应用加速形成。(记者 李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