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位于闸北区临汾路阳曲路口的“蔡祥云人民调解工作室”门口清晰地写着调解室的接待时间:周一至周五。但对于工作室的“当家人”蔡祥云而言,他的接待时间却没有限制,哪里居民有调解需求,他就出现在哪里。
昨天是五一劳动节,一早,蔡祥云就来到街道值班室,“上午要回访两户调解成功的居民,看看他们还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解决的。”
拿着装有调解材料的档案袋,蔡祥云熟门熟路地带着记者来到了居民余先生家中。看到蔡祥云,余先生一家热情地将他迎进了门,“多亏了蔡老师这个‘总协调人’,否则我们只能与对方法庭上见了。”去年,余先生读小学的儿子课间在走廊休息时,不慎被两位正在玩耍的同学撞倒,造成2颗门牙断裂。“我们从医生那边了解到,由于孩子刚换过牙齿,自然换牙已经不可能,而补牙年龄又太小,必须等到18岁,目前产生的医药费总共不足500元,而将来的治疗费经医生预测要上万元。孩子现在吃东西时经常喊牙疼,我们大人看在心里真不好受。”更令余先生气闷的是,事故发生后,肇事学生的家长一句抱歉也没有说,学校协商了几次,都因当事人彼此间分歧太大不欢而散。
余先生无奈之下,想到了“蔡祥云人民调解工作室”。蔡祥云接手之后,详细了解几位当事人的情况,得知两位肇事学生家里比较困难,父母下岗,要让他们拿出赔偿金有一定难度。蔡祥云思索再三,与学校也进行了反复沟通,校方表示愿意出资对小余同学进行一定补偿;在得到两位同学家长的真诚道歉之后,余先生也同意将赔偿数额下降到5000元。有了这样良好的开端,蔡祥云趁热打铁,劝说2位家长各拿出1000元,由校方承担2000元,另外1000元则由少儿意外伤害保险支出,“蔡老师‘切蛋糕’的调解方式,让我们家长之间最终握手言和。”
“我们做调解,首先要把握住‘情理’的分寸,居民信任我们,愿意把‘仲裁’的权力交给我们,我们自然不能辜负他们这份信任!”秉持这样一种信念,去年一年经蔡祥云调解的民间纠纷就达180起,其中签订人民调解协议书104件,涉及争议标的270万元,调解成功率达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