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中午11时30分到下午3时30分,在轨交九号线松江新城站,人们常能看到一位老人忙着教一些乘客使用自动售票机、指点换乘线路。老人脖子上挂着自己的身份证。这张身份证告诉大家,他叫姚德辉,出生于1945年。
2007年12月28日,轨道交通九号线开通那一天,兴奋的姚德辉和老伴一起去松江新城站体验。当时老姚就发现,很多乘客不知道在哪里买票,不会使用自动售票机,甚至连怎么用车票进出站都不懂,而站点工作人员有时也无暇顾及。
于是,这一年多来,每天中午11时,老姚总是准时开饭,半小时后出发赶到车站当志愿者,下午3时30分回家,风雨无阻,就连除夕夜和大年初一也未缺席。他的生活从此与九号线松江新城站联系在一起。
老姚略懂电脑,退休前经常在松江、市区两头跑,这份志愿者“工作”对他来说不在话下。时间久了,他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比如有些换乘路线比较复杂,乘客记不住,老姚干脆随身带着便条本,将换乘路线写在纸上交给乘客,至今已用掉3个便条本。面对外国乘客的求助,不懂英语的老姚也自有一套―――将自动售票机调到英语界面后,他会让他们点出目的地,然后一一指出换乘站点,双手做打转的手势示意。
因老姚的志愿服务完全是个人自发行为,没有轨道交通公司或相关部门的服装和证件,因而常遭人误解。在老伴的建议下,他干脆将自己的身份证挂到了脖子上。
九号线开通至今已一年多,在这400多个日子里,老姚没有“上岗”的日子只有4天。一次,老姚刚出门就在楼梯上崴了脚,老伴劝他别去了,但他仍坚持走着去,结果脚踝肿痛加剧,回来的路平时只要走15分钟,这下走了40多分钟。没办法,这后面两天他不得不“缺席”。另两天“缺席”,一天是要去体检,另一天则是因为小区发生爆燃事故,他家受波及,因而没出门。
看他每天都出门,邻居不禁好奇地打听老姚这份“工作”报酬多少,当他们得知是义务劳动时,个个肃然起敬。其实,熟悉老姚的人都知道,他身体并不好,高血压、小中风不说,10年前牙齿就已全部脱落,而且牙龈萎缩无法安装假牙,东西只能磨碎了吃,他为此郁郁寡欢。
自从去松江新城站当志愿者后,家人惊喜地发现,老姚变得开朗了,每天回家总爱跟老伴讲在站里遇到的人和事,这样的“��嗦”让老伴格外放心,也格外支持他的付出。
每当有人对他的行为表示赞叹时,老姚总是说,他1963年应征入伍,正是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那年,雷锋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一直影响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