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普陀区各部门联手解题建立关注民生协商机制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29

  “希望老式小区能多设置些运动器材,让我们老年人一出门就能找到健身的地方”、“患有慢性病的老人,都希望能听听保健知识讲座”……一早,普陀区政府会议室里,一批居民代表和区委书记、区政府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一起围坐在圆桌边,召开一场“关注民生协商会议”,专题研究为老服务这一民生问题。
  打破部门与部门的分割、整合资源为老百姓办事,是普陀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的重要课题。现场会上,领导先听居民“发牢骚”。来自长征镇未来街区居委会的曹金妹带来许多老人的心声:“有些老式小区健身设施配备不足,而且年久失修,许多老人找不到合适的健身项目,只能在绿地边坐坐、聊聊天,希望政府部门帮助解决这个问题。”“能否将老年健身服务纳入普陀区‘十分钟为老服务圈’服务项目?”紫藤苑小区居委干部杨兆顺接过话头,许多患有慢性病或身体不太好的老年人不止一次问过他,社区里有没有开设健康保健讲座,他们很想多了解一些健康养身方面的知识。
  目前,普陀区共有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9.2万人,占人口比例22.13%,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生活困难的老人和独居老人占一定比例。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区领导多次带队下基层,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倾听老人心声。区委书记周国雄发现,类似的民生大事光靠一个部门无法解决,只有建立起协商机制,才能打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分割,把政策资源、财力资源和人力资源整合起来,避免出现“哪家都不愿管,谁都管不好”的情况。
  “普陀区正在酝酿一项老年健康干预方案。”周国雄告诉居民代表,目前已成立健康联席会议办公室,由区民政局牵头,区老龄办、健康办、卫生局、教育局、体育局、妇联等部门配合,以联席会议的形式推进这项工作。
  区老龄办负责人沈亚萍说,将成立一家区健康干预中心,协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等单位,个性化地对老年人进行健康干预和指导。制定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等健康干预项目,对需要心理调适的老人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对患轻微疾病的、生活上能自理的70岁以上老人做到门诊随访,对需要生活照料的80岁以上老人建立家庭病床,定期上门服务;社区办负责人杨鑫表示,今年将编发包含预防、康复、饮食、锻炼等知识的健康手册,帮助老年人掌握自我保健知识,力争普及率超过95%;区体育局副局长程永利也表示,为了结合“十分钟为老服务圈”,今年准备再建10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增加一批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器材,加强管理、确保活动室正常开放。
  据普陀区民政局局长曹道云介绍,民政局还设计了一套考核标准,对各项为老服务进行全程记录和监督,将采取电话抽查、实地察看等方式,做到每季度有检查,每半年有小结,年终还有综合评估。一旦发现工作不足,将通过联席会议形式,请各部门负责人“聚首”,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区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的答复让居民代表感到满意,真如镇水塘社区居民季道芳说:“以前,反映情况需要一层层上报,很长时间才能得到答复,如今沟通渠道顺畅了,我要赶快回去把好消息带给居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