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无障碍影片”开始配音录制 本月底盲人在家也能“看”电影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38

  盲人在家能“看”电影,这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日前,市残联、上海图书馆和上海电影评论学会联合成立了“无障碍电影工作室”。4月9日晚,首批两部“无障碍影片”《高考1977》、《非诚勿扰》的配音录制工作启动。4月23日起,这两部影片的录音光盘将通过本市各公共图书馆向盲人提供借阅服务。届时,盲人足不出户,就能在家“看”到最新的电影大片。
  据统计,本市共有残疾人94.2万人,其中视力残疾的达15.8万人。2007年,视力残疾的上海电影集团退休电影人蒋鸿源萌发了制作“无障碍影片”的念头。经过两年努力,他的提议得到了上影集团电影评论学会、市残联和上海图书馆的响应,市慈善基金会拨款7万元,上海电影译制厂的配音演员和华东师大电影学院学生志愿者参加,“无障碍电影工作室”应运而生。
  蒋鸿源介绍,所谓无障碍影片,是在保留电影对白的同时,通过增补解说的方式,用语言再现对白衔接处的无声画面,让盲人了解画面、人物关系、音响效果等信息,从而完整地欣赏电影。在蒋鸿源看来,“选片”、“提示”和“配音”是无障碍影片的三大要素:“要选择故事性强、对白多的影片,这样盲人们容易接受;解说词既要明白清楚地提示剧情,又不能冗长拖沓;至于配音,我们希望在将来能达到译制片的水平。”现阶段,蒋鸿源和同事们主要在解说词的写作上下功夫:“写解说词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把电影反反复复看个五六遍,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抠,根本不可能写好。”
  蒋鸿源介绍说,去年,一些地方曾尝试用“讲”电影的方式将盲人朋友请进电影院,为他们边放映边讲解。此举的确缓解了一部分盲人对看电影的渴求,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时选了不少文艺片,本身就很难‘讲’。现场解说的工作人员怕盲人朋友理解不了,又解释一大通,盲人反而越听越糊涂。有时候盲人们好不容易聚在一起,索性光顾着聊天,不来理睬电影了。”因此,他想到邀请专业人士制作“无障碍电影”。
  据了解,无障碍电影工作室制作的电影,将以新上映的可看性强、反映社会主旋律、具有励志精神的国产片为主,同时兼顾国外影片及经典老片。根据计划,除《高考1977》和《非诚勿扰》外,今年工作室还将完成《樱桃》、《东京审判》、《导盲犬小Q》、《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大耳朵图图》等5部影片。“今后将力争让盲人一年能看10部电影,并且尽可能与市场同步。”但他也坦言,目前工作室在场地、资金、设备上尚有不少困难,“要把这一行动变成长效机制,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