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呈现新局面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09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最繁荣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地区连续10年以领先全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推进了该地区的现代化进程。随着经济不断融合,一个以上海为龙头,涵盖江苏省南京、镇江、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南通、泰州和浙江省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共15个城市组成的城市群正在迅速崛起。
  一、居民家庭收入增长新亮点
  1、工薪收入稳步增长,构成了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2004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工薪收入达到9469元,比上年增长13.9%,增幅同比提高了1个百分点。近两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居民的工薪收入稳步增长,占全部收入的比重稳定在66%左右,构成了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2004年,上海城市居民工薪收入最高,为13157元;浙江省6个城市居中,为11115元;江苏省8个城市较低,为7773元,但增幅最大,比上年增长了15.5%,增幅分别高出上海和浙江省6城市1.4个和3.1个百分点。从工薪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来看,上海最大,达到71.7%,比上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浙江省6城市其次,为69.6%,略降0.2个百分点;江苏省8城市最低,为61.5%,微升0.2个百分点。
  2、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是长三角地区城市居民收入的重要增长点
  浙江、江苏两省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繁荣,也提高了长三角地区城市居民的收入。作为长三角地区主要特色之一的城市居民家庭人均经营净收入近几年不断增加,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也越来越高。2003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居民家庭人均经营净收入平均为564元,占总收入的4.5%;2004年提高到738元,比上年增长30.8%,比重达到5.1%;今年上半年,人均经营净收入已达541元,同比增长45.4%,对总收入增长的贡献为14.3%,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为6.2%。其中,浙江省6城市2004年的经营净收入为934元,比上年增长43%,对总收入的贡献率达到15.6%,高于江苏省8城市的5.9%和上海的6.1%(见表1)。
  近两三年,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与居民收入的提高,长三角地区的房地产也开始升温,房价上涨迅速,同时拥有两套以上住房的家庭不断增加,使得房产投资回报、出租房屋租金成为部分居民家庭提高收入的重要手段。2004年,长三角地区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达到334元,比上年增长49.7%,对家庭总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其中江苏和浙江省14个城市的贡献率均达到6%以上,高于上海(见表1)。
  表1 2004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居民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地区

家庭总收入

经营净收入

财产性收入

金额(元)

增幅(
%)

金额(元)

增幅(
%)

贡献率(
%)

金额(元)

增幅(
%)

贡献率(
%)

长三角地区

14363

13.9

738

30.8

9.9

334

49.7

6.3

浙江省6城市

15967

12.8

934

43.0

15.6

432

40.4

6.9

江苏省8城市

12642

15.2

620

18.9

5.9

275

60.6

6.2

上海

18502

13.0

507

34.5

6.1

215

65.1

4.0
  3、居民保障性收入日益提高,对收入增长起到了稳定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完善。2004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居民以养老金和退休金为主的转移性收入人均达到3823元,比上年增长9.6%,占全部家庭总收入的26.6%,其中,上海为25%,浙江省6城市平均为22.1%,江苏省8城市平均为31.6%。转移性收入的稳步提高,对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起到了较好的稳定作用。
  二、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新特点
  1、购房支出比例较大
  2004年,长三角地区居民家庭人均购房与建房支出达到1961元,比上年增长25.6%,相当于可支配收入的14.8%,这个比例同比提高了1.4个百分点。经济越是快速发展的地区,购房与建房支出相当于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也越高。从全国几大区域的代表城市的比较来看,2003年至今年上半年累计,长三角地区居民家庭平均购房与建房支出相当于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最高,为12.7%,广州、深圳和厦门(南部地区)平均为12%,然后为北京、天津、青岛、大连和济南(东部地区),平均为9%,重庆、成都、武汉和西安(中西部地区)平均为7.8%,沈阳、哈尔滨和长春(东北地区)的比重最低,平均为5.7%。
  2、居民注重生活质量,服务性消费比重提高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长三角地区居民消费方式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消费层次不断提高,消费领域不断拓展,开始更注重享受性、发展性的消费。2004年,长三角地区14城市(绍兴除外)居民家庭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为2488元,比上年增长了12.7%;占全部消费支出的26.7%,比重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已达1325元,同比增长17.1%,比重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从横向比较来看,上海居民家庭服务性消费比重最高,其次是浙江省居民家庭,江苏省居民家庭虽然服务性消费比重较低,但其增长较快。2003年和2004年,上海居民家庭的服务性消费比重都超过30%,而浙江省6城市均为26.1%,江苏省8城市2003年为25.5%,2004年则上升到了25.8%。
  3、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转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费项目,已经不能满足当今人们的要求,新的消费增长点正逐渐形成。
  尽管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但食品支出仍然是消费支出主要构成部分,其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饮食服务项目支出的大幅度上升。在外用餐、享受饭店服务已成为家庭聚会,朋友见面的主要方式。2004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居民家庭饮食服务项目平均支出为795元,比上年增长27%,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也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达到7.7%;今年上半年,饮食服务项目支出达450元,同比增幅为22.4%,高出全国平均增幅7.3个百分点。
  另一个增长较快的消费项目就是教育支出。除了有孩子的家庭需要负担孩子读书、辅导的各项费用以外,许多年轻人还选择了利用业余时间的各项技能培训等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和孩子读书费用成为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又一重要构成成分。今年上半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为281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3%,增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2.8个百分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5.3%。
  长三角地区城市居民的医疗保健支出也是消费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长江三角洲城市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655元,比上年增长4.8%,占消费支出的7%。虽然药品降价,但今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仍保持在7%。从发展趋势来看,医疗保健支出将是越来越注意身体健康投资的长三角地区城市居民家庭的重要支出项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