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微笑城市的魅力――“窗口服务日”现场见闻
市交通港口局机关工作人员身穿绿色交通志愿者马甲来到长途客运总站为南来北往的乘客提供搬运行李送老人上车等服务
4月5日早晨上海,雨后初霁。春日阳光下,一张张笑脸分外灿烂。
4月5日是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三五”集中行动“窗口服务日”。作为世博会7000万参观者进入上海的“第一门户”,本市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四大窗口服务行业4月5日纷纷行动起来,用真诚的微笑、优质的服务和规范的礼仪,让四海宾客第一印象就能感受“微笑城市”的魅力。
普通旅客享受贵宾服务
10时许,虹桥机场航站楼A楼半月形的“蓝馨岗”服务台前:数十名中外旅客围着服务人员抛出一个个问题,“到哪办票、哪里买保险”、“到哪办转机”,甚至还有旅客问“哪里能吃到正宗的上海菜”……工作人员始终躬身站立、微笑回答。
这个标识为“蓝馨岗”的服务台布置得相当整洁、温馨。服务台正面,放置了一张“文明迎世博”的台卡,服务台两端分别摆放着马蹄莲和蝴蝶兰,旅客触手可及的地方放置着“旅客指南”供免费取阅。
“之前,‘蓝馨岗’只设在贵宾室,迎世博过程中,我们在航站楼A、B楼大厅分别设置了一个岗位,为普通旅客提供‘贵宾式’服务。”服务人员钟思清告诉记者,“蓝馨岗”是虹桥航站区服务的一个品牌岗位,有2个班组20多人。取名“蓝馨”,正是寓意“蓝天下最温馨的港湾”。
由于适逢清明“小长假”,前来问询的旅客络绎不绝。两名工作人员时不时弯腰从电脑上查询各种信息,“我们每人每天大概要接受300人次问询。”
旅客的需求多种多样,只要能想到的服务项目,“蓝馨岗”都做了准备。医药箱、工具箱、针线盒、充电器、爱心伞、铭记纸、友情笔、敬老椅、暖心茶、免费长途电话卡……钟思清说,“经常有旅客需要这些,备足以防不时之需”。
航站楼外面,记者还发现了两个服务厅,上面写着“温馨通道伴你行”几个字。服务人员告诉记者,70岁以上老人、肢体残疾行动不便者、孕妇、无人陪伴的儿童、智障人士,都可以享受优先办票、优先安检、优先登记等温馨服务。
环境好,设施也周到
“上海南站环境好,服务设施也很周到!”
这是桂林旅客陈新对上海南站的第一印象:“一个地方、一个方向的电梯就有两部,方便乘客上下。设阶梯的地方大多以平缓斜坡替代,拉箱子也不吃力。”
作为上海陆上南大门,铁路上海南站是个名副其实的“交通枢纽”:不仅是多条进出上海列车线路的“大门”,还是轨道交通换乘中心,此外周边还有长途客运南站,广场地面有9条市政道路、12个市区公交线路终点站、8个郊区公交线路终点站。为了迎接世博会,去年底开始,有关部门对上海南站指示标志全面升级,这项工程预计今年底将全部完成。
4月5日下午,市民钱晓江赶到铁路上海南站,准备接乘火车从杭州回上海的朋友。第一次到这里来的钱晓江出了地铁3号线,不到10分钟就找到了双方约定的南广场出租车扬招点:“短短几百米的路,就有三张平面地图,十几块指示牌,顺着指示牌走,很快就能找到地方!”
上海南站为圆形对称式建筑,开站之初曾让不少人“找不到北”。如今导向设施进一步完善,前来接家人的市民罗薇表示:“每隔几十米就有一块指示牌,走错了也能及时发现。”
上海南站还有不少“活地图”。记者发现,无论是民警,还是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火车站工作人员,或是交通协管员,对问路者都是“来者不拒”,详细解答。
优质服务,出行更舒适
4月5日一早,年近60岁的周阿姨拎着大包小包来到长途客运总站,坐车去诸暨。刚过安检门,“绿马甲”志愿者小骆就接过行李,一路送到了进站口。周阿姨情不自禁竖起了大拇指。
和小骆一样,4月5日来自市交通港口局的20多名志愿者来到长途客运总站,协助车站工作人员为旅客提供服务。
清明“小长假”,许多市民选择短途出行。“3日、4日客流分别达到5.6万、4万人次。”长途客运总站的徐林祥告诉记者,长途客运总站备足运力,打开1小时“绿色窗口”,让旅客随到随买车票。
与班次增加、手续简化同步的还有服务质量的提升。车站工作人员和身穿“绿马甲”的志愿者分布在站内各处,从旅客进门安检到检票上车,随时提供服务。大件行李在安检通道口一冒头,“绿马甲”就立刻上前一步,帮助旅客。见到年老体弱、扶老携幼的旅客,“绿马甲”则接过行李,把他们送上二楼……
在长途南站,来自市交通港口局的志愿者分散在售票大厅、服务台、入口处等不同岗位,为旅客提供咨询、指引等服务。志愿者方蔚萍说道,“志愿服务7点30分开始,许多人6点多就已上岗;有的为了做志愿者,还专门调整了扫墓时间。”
市交通港口局相关人士介绍,4月5日,市交通港口局及直属事业单位共有160名志愿者,在长途客运总站、长途南站及公交扫墓定点班车终点站提供志愿服务。
手续便捷,30秒通关
13时许,国际客轮“苏州号”缓缓驶抵上海国际客运中心,90多位中外旅客走下舷梯,进入旅检大厅。
边检人员用笑脸迎接每一位旅客,他们娴熟的业务让每一位旅客的通关都非常便捷,大约30秒,就能办好一位旅客的出入境边检手续。
在旅检大厅里,显眼的位置摆放着几张大幅“海宝”宣传画:上海世博会举办时间、进展状况等一目了然。身披绶带的志愿者向通关旅客一一发放“世博文明卡”和“服务卡”。
来自澳大利亚的丹尼尔第一次来中国,当志愿者热情递上“世博文明卡”时,他欣然接受,抽出袋里的卡片仔细看了起来,并很有兴趣地向志愿者询问上海世博会的情况。由于一些外籍游客初到上海,志愿者们发放的“服务卡”上特别标明了到外滩的路线。短短半个小时,志愿者就发放了40多张“世博文明卡”。
据了解,为开展“窗口服务日”活动,上海边检站专门从机关和其他部门抽调了几位精通英语、日语、韩语的青年民警担任志愿者,向旅客介绍世博会常识和便民服务措施,并设置专门咨询台,提供出入境政策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