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去年3月27日至3月31日,新民晚报采写的一组反映上世纪80年代边境保卫战一等功臣、上海籍烈士刘贵彦的父亲及弟弟,在好心人资助下,时隔24年后终于赴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看望、祭扫亲人的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今年清明前夕,上海滨海古园又派工作人员陪同刘贵彦的母亲孙杏英前往云南,孙妈妈在儿子牺牲25年后第一次“见”到了儿子,还从烈士墓前取回了一把泥土。4月6日上午9时30分,刘贵彦衣冠冢安葬暨铜像揭幕仪式在滨海古园举行。
刘贵彦1984年在边境保卫战中英勇牺牲后,安葬在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因没有足够的路费加上年老体弱,他的父母一直没能去为烈士扫墓。去年,在社会各界好心人的资助下,烈士父亲赶赴麻栗坡陵园祭奠了儿子。看到报道后,不少读者解囊相助,有的还上门为烈士母亲诊病。更令烈士家人感动的是,今年清明前,社会各方依然惦记着他们。今年3月16日,刘贵彦77岁的母亲孙杏英来到麻栗坡县烈士陵园,在墓前,母亲慢慢蹲下身子捧起一把泥土:“儿子,咱回家吧!”
4月6日,刘贵彦烈士铜像在滨海古园“英烈苑”落成揭幕,铜质浮雕头像下,碑体材料为印度红磨光,反面带弧形(刘贵彦生前是雷达兵),高120厘米,宽60厘米。